晴時多雲

〈青年論政〉沒有台灣,蔣介石能去哪裡?

◎ 陳昱齊

蔡正元說若沒有蔣介石,台灣現在一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蔡的論點並不稀奇,台灣人在過去長達三、四十年的教育中確實被如此地教導著。這套論述的邏輯是,台灣因為有蔣介石的保護所以免於淪為鐵幕之下,言下之意,就是要台灣人多感念「偉哉蔣公」對保衛台灣的貢獻。但,如果沒有台灣,蔣介石又在哪裡?

一九四五年,「對日抗戰」結束後,國共內戰隨即展開,由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擁有數倍兵力、武器於中共,卻在短短四年間兵敗如山倒,從南京、廣州到重慶、成都再到西昌,最後,在一九四九年底遷都台北,此後,陸續從中國沿海島嶼撤退,僅守住金門與馬祖。

試想如下的歷史情境,一九四九年底的當下,當蔣介石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面臨退無可退時,而失去中國內陸全部領土時,如果沒有台灣,蔣介石能去哪裡?金馬、大陳、一江山、舟山,除了這些沿海的幾座小島外,跳過台灣,蔣介石只剩太平洋可以去了!看來,不是台灣要感謝蔣介石,而是蔣介石要感謝台灣才對。

台灣為包含蔣介石在內至少一百萬外省人群體撐起了保護傘,讓許多在內戰中顛沛流離的難民最終在台灣有了落腳之處,展開新生。許多外省人之所以感念台灣,就是因為若沒有這座島嶼,或許他們的餘生就只能在戰亂烽火中,等待最後的死亡,所以他們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鄉,視為開創重生的新國度。相較於感念台灣的多數外省人,身為統治階層的蔣介石帶給台灣卻是無止境的高壓統治、白色恐怖,多少生命,多少家庭,都在穩固政權、反攻大陸的最高國策下,從此消殞與破碎,蔣介石帶給台灣的傷痛不僅僅是對於台灣人(本省人),被迫與蔣介石共生死的外省人也是受害者。

歷史是各種複雜情境之下的產物,很難說沒有什麼因素就一定會朝什麼方向發展,但我們在思索歷史發展時,卻可以不必像蔡正元這般地單向與狹隘。

(作者為政大台史所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