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鴨嘴獸祖先現身!澳洲發現全新卵生哺乳動物化石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閃電嶺發現1億年前同時生活的6種單孔目動物。(取自臉書Peter Schouten)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閃電嶺發現1億年前同時生活的6種單孔目動物。(取自臉書Peter Schouten)

2024/05/28 09:31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閃電嶺(Lightning Ridge)最近發現3個新「單孔目」(monotreme)卵生哺乳動物化石,不僅揭示了這些古老動物的多樣性,還提供有關演化歷史的重要線索。

綜合英國《衛報》等外媒報導,這些新物種「Opalios splendens」、「Stirtodon elizabethae」和「Kollikodon ritchiei」的化石,追溯至約1億至9660萬年前白堊紀的森諾曼期(Cenomanian)。這些化石由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的研究人員與伊莉莎白·史密斯(Elizabeth Smith)及其女兒克萊蒂·史密斯(Clytie Smith)在閃電嶺的蛋白石礦田中發現。

Opalios splendens保留了最早哺乳綱單孔目動物的特徵,且擁有現代單孔目動物如鴨嘴獸和針鼴的適應性特徵。它的外觀像鴨嘴獸,但其下顎和口鼻部位更像針鼴,被形象地稱為「雞鴨獸」。

另一個新物種Kollikodon ritchiei,其臼齒形狀如同熱十字麵包,而Stirtodon elizabethae是目前發現當時最大的單孔目動物,牠們共同構成多樣化的單孔目動物群,展示當時的生物多樣性。

這些化石揭示單孔目動物的演化,過程比以前想像的更加複雜,演化到現代的鴨嘴獸和針鼴,這過程充滿驚奇和變化。現代的鴨嘴獸和針鼴已經沒有牙齒,而這些古老的化石顯示,單孔目動物的祖先曾經擁有5顆臼齒。

這些標本將閃電嶺已知的單孔目物種總數增加到6種。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表明在1億年前,閃電嶺是全球單孔目動物最豐富的地方。

然而,其他專家表示,需要更多的證據來確認澳洲是否曾經是單孔目動物的主要棲息地。弗林德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威爾斯(Rod Wells)指出,需要進行更多的探索來支持這一發現。

這項研究由澳洲博物館的赫爾根(Kris Helgen)教授領導,提供了對單孔目動物演化歷史的深刻見解。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澳洲古生物學期刊《阿爾切林加》(Alcheringa)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蒐奇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