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筆記》我的文化
2016/03/26 06:00
高雄是很在意人家的文化眼光的。
好多年以前文化沙漠是別號,雖然已林木茂盛綠意盎然,不過,被人家斜眼看著的挫折感依舊刻骨銘心。
曾經官派市長蘇南成就形容高雄「草莽、地靈輕」,文字記述說他參加一場演奏會,聽眾寥寥無幾,這位國際級鋼琴大師彈奏間偶一回眸,他看到淚光閃爍。已過世的蘇先生言過其實否,已不得知,但,那確實是走過的足音。
那個年代正經濟起飛,高雄是跑道,引擎巨大響聲來自加工區、鋼廠、造船廠、稻田中矗立突兀的簡陋工廠,中山路上下班的擁擠單車潮,一波波彷彿沒有盡頭,「一個女工的故事」紅了陳秋霞,也記錄一個斷鏈的社會生態圈。
為生活踩過一條條街匯聚在前鎮與楠梓加工區的街頭,這是很累很匆忙的高雄人。
從世運主場館屋頂射向天空的一顆顆煙火,夜裡習習晚風中由半屏山望下璀璨艷麗,精準的發炮在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顯得宏壯,匹茲堡交響樂團的精采餘音繞樑, 洶湧的樂迷至今津津樂道。
新世紀的港市蛻變,動人的濕地生態,引人入勝的腳踏車道,迷人的音樂盛會一場場安可,誘人的駁二裡飄蕩樂音還有醉人電影氛圍。
高雄人真的在乎NHK交響樂團只到台北的感受!(資深記者黃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