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挑灣百年竹管厝 變文史工作室
老柑仔店中藏有吳杯初濟生醫院留下來的醫藥用具。(記者林宜樟攝)
本是柑仔店 阿嬤過世後閒置
〔記者林宜樟/朴子報導〕嘉義縣朴子市牛挑灣有間百年竹管厝,原本是蔡姓阿嬤經營「漢婆柑仔店」,她四年多前過世後,地方人士懷念柑仔店的人情味,前年由當地居民伍麗環等人組成「牛挑灣文史工作室」,改造閒置的柑仔店,收藏歷史文物,阿嬤們更做起手工藝、金瓜饅頭等,盼能讓老竹管厝延續下個一百年。
伍麗環說,許多村民從小就來蔡姓阿嬤的柑仔店買玩具、糖果,阿嬤過世後,柑仔店關起來,不少人覺得很失落,她徵得阿嬤後代的同意,保留舊有空間,轉成社區文史工作室及小型圖書室。
收集古文物 居民改造成景點
牛挑灣包含松華里、梅華里,是嘉縣少數擁有兩處歷史建築的庄頭,包括吳杯初濟生醫院及牛挑灣公學校校長宿舍;伍麗環收集濟生醫院舊藥瓶、醫療用具與老壁磚做展示,藥單上還見證牛挑灣在日治時期屬東石郡,後來劃歸義竹鄉,最後改隸朴子市的歷史。
「柑仔店就像是老家,我們更用心維護。」伍麗環說,社區約三十多位六十至八十多歲的阿嬤參與文史工作室的活動,製作自己的繪本,去年還請來插畫家指導,一同彩繪柑仔店門面,保留店內的木櫃、壁櫥及少見的牛嘴籠(牛戴的口罩)等農家用具,現代感與古早味融合在一起,讓老柑仔店重新活化。
八十四歲的許金葉原本是總鋪師,年紀大後不再做生意,牛挑灣文史工作室成立之後,她教導阿嬤們煮菜、製作料理,外地社區前來參訪時,再度當起總鋪師,重溫舊夢讓她感到非常開心,也找回過往徘徊在柑仔店的人情味。
伍麗環說,「漢婆」的女兒也參加文史工作室活動,兒孫們日前曾回來參觀,看到老柑仔店變身社造景點,都盼能繼續運作下去。
老舊的柑仔店設施還保留下來。(記者林宜樟攝)
伍麗環(右一)和阿嬤們一同讓百年柑仔店大變身,現在已經很少見的牛嘴籠就掛在牆上。(記者林宜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