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漢寶園復育溼地 種出大片苦檻藍

瀕臨絕種植物「苦檻藍」,在漢寶園隨處可見,復育相當成功。(記者陳冠備攝)

瀕臨絕種植物「苦檻藍」,在漢寶園隨處可見,復育相當成功。(記者陳冠備攝)

2015/10/31 08:00

國際保育稀有植物

〔記者陳冠備/芳苑報導〕早年在台灣沿海常見的植物「苦檻藍」,近年因為其藥用價值被惡意濫採,加上海岸不當開發,幾乎被破壞殆盡瀕臨滅絕,已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評定列為國際保育稀有植物,有鑑於此,國內開始有人重視,並積極復育苦檻藍,芳苑鄉的台灣漢寶園就是其重要的復育基地。

苦檻藍又名苦藍盤或甜藍盤,屬於苦藍盤科植物,而苦藍盤科在植物界中算是少數民族,整個科才五個屬,台灣竟然就有一屬。苦檻藍樹冠為傘狀,生育地多在濕地、堤岸或排水溝渠,是存活率高的植物,因為耐鹽抗風更有「海岸線第三道防護線」之稱。

台明將企業董事長林肇睢八年前買下荒廢中的台灣漢寶園,他以環境保育為出發點,園區建築採取減法概念,把不需要的通通拆掉,目的就是為了回歸自然保留原始生態,並且積極的復育溼地。

在此過程中,他發現在水池旁邊種植許多台灣原生海岸植物,如白水木、苦檻藍等,因而加以細心照顧,目前在水池周邊處處可見大片的苦檻藍,而漢寶園也位於全台灣最大的河口泥質潮間灘地,多樣生態價值與功能已經無法取代。

林肇睢表示,漢寶園是以生態復育為主,一般人卻認為園區荒廢不堪,還要他把溼地改成草皮,不但可以供人玩耍、划船,還能喝下午茶,這樣就能「賺錢」。但是他認為,保育這些植物,是為台灣下一代保留天然財產,苦檻藍在全球是一種瀕臨絕種的植物,現在可是這裡到處都是,這樣的「獲利」可說是無價之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