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6-17 ℃

【創新高】府會溝通不暢 定期會18個專案報告

市議會這次會期專案報告數量創下最高紀錄。(記者張菁雅攝)

市議會這次會期專案報告數量創下最高紀錄。(記者張菁雅攝)

2015/10/15 06:00

〔記者張菁雅/台中報導〕市議會第二屆第二次定期會排定的專案報告多達十八個,創下最高紀錄,除了議會台灣塔專案小組提出調查期終報告外,市府必須做十七項專案報告。議員表示,新市府要做的事很多,但對議會缺乏說明,議員本於職權,當然要了解市府施政內容,只好請市府到議會做專案報告。

在前市府時代,專案報告不超過十個,議程僅二、三天,這次除了議會台灣塔調查報告外,議員一口氣要求市府做十七項專案報告,議程拉長到五天,專案報告書面資料已陸續送到議會,連議會工作人員都咋舌。 對此情況,民進黨議員邱素貞表示,一天要進行三、四個專案報告,可能討論時間匆促、流於形式,審查品質有待檢驗,這次專案報告數量之多前所未見,既然是議會決議,她予以尊重,但建議未來議員應建立共識,專案報告是針對重大建設案,數量最好能加以控制,免得影響其他議程。

民進黨議員江肇國指出,新市府就任後大刀闊斧推動很多工作,與議會卻缺乏溝通,議員不了解施政內容,只好請市府專案報告;他認為專案報告過多,會壓縮審查議案時間,不該是常態,建議市府透過公聽會、說明會或與議員交換意見,加強與議員的溝通。

國民黨議員楊正中也說,新市府很多施政,議員都不了解,例如,卅二輛閒置的雙節公車將如何處理;水湳經貿園區規劃變來變去,到底要做什麼?市府不說明,議員要資料也不給,最終方式就是請市府到議會報告。

市府熟悉府會運作的官員則表示,這次排的專案報告多如牛毛,其中固然有部分重要議案,但有不少專案報告只是少數特定議員關心,卻不願用自己的總質詢時間提出質詢,反而藉專案報告之名綁架整個議會,只會徒耗人力、物力和時間,拖累問政品質,不利府會合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