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府城新地標

中國城將創造變身為潟湖,圖為「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國際競圖」評選第一名作品模型。(記者洪瑞琴攝)
備受矚目的台南「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國際競圖」,昨天「開獎」,老舊形象的台南中國城,將化身為人工潟湖,構想讓人眼睛一亮;但總經費只有兩億一千萬元,不論是引入海水、還是雨水再生,工程浩大可以想像,有限經費如何做出意向效果?值得觀察。
參考國內外重大國際競圖建設案,在第一階段每每會以「奇思怪想」吸引評審委員及主辦單位的興趣,過去台中市台灣塔有過「漂浮的葉子」再到「天空的綠洲」,意義也就在這裡;而在老府城的市中心出現一個「人工潟湖」,包括設計團隊打出「運用水資源再利用手法,創造都市水環境,改善都市微氣候,同時兼顧基地內外空間互動性」,勾勒出的「美景」,的確也引發不少想像空間。
但如果再細想,如何在城市中間製造出一個人工潟湖?目前第一名團隊的構想是利用雨水再生,但任何一個要機械的設計,包括付諸實際操作時的經費及運作成本,恐怕,充滿了不可測的變數;而果然,都發局昨天在開標之後,第一件要與設計團隊討論的事,就是雨水再生或引進海水的可行性,到底孰優孰劣?而不論引用哪種方案,所可能必須負擔的成本及相關施工期程,恐怕也將進入更嚴謹的細算項目。
都發局已「劃下底線」,要在不增加預算的前提下,展開進一步細設;市民在「有夢最美」的情況下,開始期待老舊中國城化身台南新地標;在施工期程壓力下,如何築夢踏實,市府團隊也開始全力起跑,不能鬆懈。(記者唐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