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筆記》掙扎的過往
圖為高雄市黃埔新村。(資料照,記者陳文嬋攝)
大江南北的五湖四海就在眷村裡縮影了。
眷村,現在提起來就在腦海中浮出窄巷特有的豐厚人情,那樣對比的大反差,形成劇力萬鈞的刻劃,深入到骨子裡,即使當下,隨便瞄見紅磚牆矮房的聚落,都不由得聯想到眷村,耳際彷彿吵雜了,好像哪個伯伯東北腔炸開了。
於是,北方麵食的味道在鼻息裡盪漾,轉頭,忽悠間看見王媽媽端盤水餃熱騰騰冒煙的急切碎步子拉開嗓門:「快來吃喔」,時光從隧道裡飛速奔馳,記憶鋪展在左營明德新村的矮房窄巷中。
懷念昔日人情敦厚的生活氛圍,其實就是明德新村文化園區運作的心意,黃埔新村亦然,是黃土高原下來的,還是青康藏或是輕聲細語的江南過海來的,都融解在台灣南部的炙熱豔陽裡。
風土人情有豪邁有烈性有陰沉也有陽光,台語歌仔戲、上海吳儂軟語、西北的秦腔,不是歌劇,也沒有舞台,卻是家國之悲的沉恨。
穿過彎彎窄巷,聽到鍋碗瓢盆的雜亂敲弄聲,還有巴掌打孩子的嚎叫音,印象裡的「我好比籠中鳥」突地傳出的苦悶感,好多年後那份滄桑無奈還在身邊遊走。
這就是保存眷村要傳達的文化意象,整個華人地帶,誰有?(黃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