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有機田保育 瓢蟲蜘蛛作指標

花蓮農改場輔導農民在田埂栽種綠籬養蜘蛛和瓢蟲,測試以天敵在田間防治害蟲的成效。(記者游太郎攝)

花蓮農改場輔導農民在田埂栽種綠籬養蜘蛛和瓢蟲,測試以天敵在田間防治害蟲的成效。(記者游太郎攝)

2015/05/05 08:00

〔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花蓮農改場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以蜘蛛和瓢蟲作為指標物種,做為農田的監測用途,全國已有百餘位農民加入行列,成效將做為推動有機農業的參考。

花蓮農改場場長黃鵬說,花蓮地區推動有機農業多年,為了讓稻農容易辨識並實際運用在田間做為棲地評估與監測用途,讓產量若出現大幅度減少狀況時,農民很容易察覺到,並檢查在農業資材的使用上是否出了問題,或有其他不當操作造成,希望藉此鼓勵農民從多樣生態的角度切入農業,有助於農民耕種時兼顧保育,讓生產與生態雙贏。

農改場與慈心基金會合作,從去年開始共同推動水稻田綠色保育,有別以往以保育單一物種為主,今年以「橙瓢蟲」和「長腳蜘蛛」為指標物種,它們會捕食害蟲,但如果不當噴灑農藥就會死亡,有機農業也因此破功。

農改場推廣 富田7農參與試驗

副場長范美玲說,今年花蓮富里鄉有七位農友投入「指標物種及棲地環境營造」試驗,並搭配水稻田周圍及田埂植被或綠籬的種植,希望有益於天敵物種的生存繁衍,讓田間生態系統更趨完整,今年一期稻作即可評估有機栽培的成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