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巴金森12年 陳國顥騎鐵馬跑透透
陳國顥(左三)與病友、家屬組單車隊,足跡遍布全台,帶領病友勇於向疾病挑戰。(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巴金森氏症病友陳國顥發病十二年,長期靠騎單車、打太極做復健,常從高雄騎單車回南投探視母親,有二次環島紀錄,他還經常騎單車拜訪病友,他的故事被高市聰動成長協會拍成紀錄片,用來鼓勵病友勇敢走出來。
社團法人高市聰動成長協會成立十週年,歷經四個月完成紀錄片拍攝,聰動成長協會發起人之一的病友陳國顥,他騎單車與疾病「和平相處」的故事也被拍成紀錄片。
六十六歲陳國顥十二年前發現罹患巴金森氏症,三年後到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就醫,並獲神內醫師張永義邀請發起成立聰動成長協會,陳國顥與病友、家屬及志工組單車隊,足跡遍布全台,帶領病友勇於向疾病挑戰。
陳國顥說,罹病前三年,難以接受,一直處於驚恐、排拒,直到第四年才接納、面對,並開始服用左多巴藥物。他說巴金森氏症病友平行踏步有困難,原地踩踏很容易,所以病友走路容易跌倒,騎單車卻能很穩定。
陳國顥表示,他每天騎單車到壽山、柴山運動復健,每天平均騎四小時,有二次環島的紀錄,每個月還會騎單車返回南投老家,探視八十八歲的母親。
張永義說,巴金森氏症臨床症狀是動作緩慢、肢體僵硬、顫抖,初期接受左多巴等藥物治療,後期患者若藥物已無法控制,可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透過電極刺激的方式,達到治療效果。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主任林祖功也說,巴金森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紀錄上最年輕的患者是十二歲,目前這名年輕患者已卅一歲,後來因吃藥效果有限,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目前狀況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