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9年施政剖析-系列三》鐵路高架化 兌現遙遙無期
鐵路平交道常被視為阻礙城市發展的絆腳石,市府雖提出高架化方案,但相關工程可說是「零進度」。(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專題報導
鐵路高架化被視為促進區域發展的靈丹妙藥,許多縣市積極向中央爭取。嘉義市長黃敏惠九十四年首次競選就提出這項政見,但市長卸任在即,縱貫鐵路依舊平面分切嘉市,高架化工程「零」進度,全市空間規劃再造及東、西區均衡發展遙遙無期。
本案始於民國八十三年,嘉市與台中、台南併案進行市區鐵路地下化可行性研究。黃敏惠上任推動鐵路高架化,幾經協調修改,目前計畫自牛稠溪北端到柳林平交道南端,全長十.九公里,將消除七個平交道、兩處地下道及三座陸橋,總經費約二百七十五億元。
黃敏惠及主政局處強調,「沒看見工程進度不代表沒做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替代方案選擇與評估、環境影響等前置作業,但嘉市須負擔自償及非自償經費約一百一十億元,幾近一年總預算,將持續跟中央談判爭取全額補助,以減輕市庫負擔。
惟黃市府的想望,可能不符中央財政法規、補助地方實務等;再者,嘉市人口規模二十七萬餘人,僅台中市十分之一,嘉義縣、市相加也才八十幾萬人,從交通改善、都市更新與振興地方經濟等角度,高架化能否達成市府預期的投資效益,恐怕也是中央遲未點頭的因素之一。
市議會不滿市府跟中央協調多年不成,又與議會溝通不良,致高架化計畫一再延宕,所需經費卻受原物料飆漲等影響而墊高,到現在未能發包動工,一切淪為選舉口號。
後驛里里長陳其生務實指出,鐵路高架化一案因結合都市計畫,土地徵收、拆遷補償等問題沒解決,也推動不了;另有里民認為,「沒錢說什麼都沒用」,如果舉債建設,終究由百姓承擔,建議市府先開拓財源再進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