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滯洪池 水利局工法挨轟
楊國禎質疑水利局採用完全水泥化工法興建靜宜大學的臨時滯洪池,無法達到治水效果且破壞生態景觀。(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沙鹿報導〕市府水利局在靜宜大學校內後方興建臨時滯洪池,最近完工,該校生態系副教授楊國禎質疑,滯洪池採全部水泥化施工,且工程粗糙,不僅破壞校園生態景觀,更無法達到防洪治水效果;水利局表示,滯洪池「就地取材」,採用現場的卵塊石,以砌石方式構築,並非完全水泥化。
學者︰完全水泥化 工程粗糙
水利局斥資四十二萬元,於十月廿七日動工,在靜宜大學校園後方興建一座臨時滯洪池,十一月十日完工,卻引發靜宜大學生態系副教授楊國禎不滿。楊國禎表示,靜宜大學是相當重視綠化及永續發展的學校,水利局卻採用完全水泥化的工法興建滯洪池;由於水無法滲透到土裡,無法達到涵養植物的效果,更破壞校園原有景觀,工法相當粗糙。
楊國禎並質疑,臨時滯洪池僅東西長十四公尺、南北寬十六公尺、深十一公尺,採錐形狀;經統計,蓄水量僅約三百九十平方公尺,蓄水量非常小,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蓄水防洪功能,痛批水利局的做法是在「扮家家酒」。
楊國禎說,台灣常被譏為「水泥國」,什麼都採用水泥興建,台灣水患頻傳就是因為水利單位這種錯誤觀念所致。由於採用完全水泥工法,只能蓄水及讓水流出,台灣枯雨季明顯,最佳處理方法就是讓水滲透到土裡,不僅不會引發水災,還能涵養植物。完全水泥化,只是讓下雨時洪水更大,不下雨時土地更乾旱。台灣水患嚴重,就是因水利單位沒有將水與土地環境結合。
楊國禎並指出,水患造成大肚山台地卅公分的紅土表土被沖刷流失,市府不重視靜宜大學上游山區的防洪治水,一再指控靜宜大學建校時阻斷野溪才造成水患,並要求校方必須在校內興建滯洪池,而非將上游的野溪或雨水適當引流到下游溝渠,根本是「抹黑」靜宜,做法「惡霸」。
水利局︰用現場卵塊石 砌石興建
水利局正工程司李益昌表示,靜宜大學臨時滯洪池是採用現場卵塊石以砌石方式興建,並非完全水泥化;駁坎部分原打算採用植草綠化,但因不夠堅固才採用噴漿方式處理。
李益昌指出,臨時滯洪池土地是由校方提供,因面積有限,加上周圍有老樹,在儘量不破壞現場情況下興建滯洪池,經評估蓄水量可達六百平方公尺,且蓄洪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