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城市札記>鐵齒無藥醫

2008/01/05 06:00

千呼萬喚,工期延宕多次的捷運內湖線,終於進入試?階段,一如預期,採高架方式興建的中運量系統,試乘後,車廂就被批評狹窄、不符人性化,面對批評,郝市府、捷運局拿出一堆數據,辯稱車廂空間絕對不是問題,擺明就是等通車後由乘客定奪。

大型公共建設投入的資金及社會成本,動輒數十億計,非同小可,規劃者是否具有遠見,讓建設滿足於未來,也決定了建設會為後人所稱頌或徒留罵名。

內湖線早在廿年前即已規劃完成,但為了採地下高運量或高架中運量,就吵了快十年;拍板走高架,難度低、工程短,固然可與木柵線「一車到底」相連,但路線長度比木柵線多出一半的內湖線,路線行經台北市最精華、城市變遷、人口增加最快速的區域,市民的具體感受,將是這條路線通車後最大的考驗。

大眾運輸著眼於未來性,不論是車廂空間或乘車的舒適感,市民的需求絕對不可能以廿年前「LKK規格」做基準,舉例而言,捷運局一再拿木柵線的車內空間,甚至斤斤計較幾公分的餘裕,來和內湖線比較,市民在車廂中的具體感受,又要用什麼樣的一把尺來測量。

試想,果真松山機場被當成三通直航機場,扛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若要搶進上下班尖峰捷運車廂,會是多麼艱鉅的任務?施工單位用老大心態做事,不懂得從使用者觀點思考,市府吃過的虧還不夠嗎?貓纜的慘痛教訓,破網還在補,另一個完全沒有修改備案的骨董規格車廂,後年馬上要上路,這種鐵齒作風,老百姓恐怕只有自求多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