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華執政2周年專題/停辦童玩節 掀輿論狂濤
記者游明金/專題報導
縣長呂國華執政的第二年,宣布「暫時停辦」童玩節,應該是讓縣民印象最深刻的代表事件;童玩節到底是資產還是包袱?明年的蘭雨節能否取代童玩節(下圖,資料照,記者游明金攝)?爭議迄今未休,縣政府認為財務是大問題,文化界卻認為是停辦才是浩劫。
童玩節於一九九六年創辦,二00二年高峰時,入園人數突破九十萬人次,不僅成功,還吸引各縣市仿效,帶動觀光發展;二00五年入園人數下滑剩五十萬人次,去年,呂國華主政、雪隧通車,主辦單位認為可再創新局,延長活動至五十一天,首度推出雙園區,遊客卻跌至四十幾萬人次。
今年依舊不理想,活動還沒辦完,呂國華八月七日就宣布明年「暫時停辦」童玩節,將以新活動取代;這顆震撼彈讓各界錯愕。
呂國華曾說,童玩節被「童玩」兩個字綁死了,讓活動發展受限;縣府工商旅遊處長游文祥說,童玩節進入衰退期是事實,雪隧通車後,遊客很多,就是不到童玩節,縣府基於負責任態度,有必要重新思考活動定位。
國民黨議會黨團書記長陳金麟說,這幾年同性質活動很多,新鮮感降低,物價上漲,童玩節人數減少是必然,加上被有心人醜化,改變或轉型絕對必要。
各界錯愕 全國關切
童玩節停辦,各界搶救聲浪不斷,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等團體與文化界人士組成「黃槿花行動聯盟」,認為童玩節是台灣共有的文化資產,是宜蘭人心血營造的成果,不能接受一時無法獲利,就輕言放棄的邏輯。
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說:「傳統的建立很困難,毀掉卻很容易,停辦童玩節就好像把龜山島炸掉。」小說家黃春明說:「很錯愕,也很惋惜,停辦童玩節只是因為賠本,沒有把文化內涵放在裡面。」
呂國華九月廿六日宣布將以「宜蘭樂雨節」替代童玩節,有些人充滿期待,也有人連名稱都嫌諧音不好,要求改名。
停辦童玩節,呂國華聲望幾乎跌到谷底,明年能否靠樂雨節翻身?能否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不只縣民關心,全國也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