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疑似乳齒象化石 大甲溪出土

可能是乳齒象臼齒的化石,特徵是齒冠有圓錐形牙尖。(記者張瑞楨攝)

可能是乳齒象臼齒的化石,特徵是齒冠有圓錐形牙尖。(記者張瑞楨攝)

2007/08/23 06:00

〔記者張瑞楨/中縣報導〕希臘與荷蘭學者上月在希臘北部發現乳齒象的象牙和遺骸化石,掀起各界對古象的好奇。台中縣化石採集者王鎮炎,日前也於大甲溪採得疑似乳齒象的臼齒化石,化石專家李天德認為,這是台灣已知第一個疑似乳齒象的化石,有助於研究台灣古代生態。

文獻記載,台灣早於日治時期即有猛?象(長毛象)等古象骨骸化石出土,卅年前有趙姓民眾於台中縣東勢鎮,採得可能是劍齒象的牙齒與象牙化石,六年前轉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這些「證物」可證明台灣古代曾有豐富的陸生大型哺乳類動物。

王鎮炎則是於台中縣東勢鎮至石岡鄉的大甲溪河床,採集到疑似已絕種乳齒象的臼齒化石,採得的地層屬於卓蘭層的上層,該地層於兩百二十萬年前至一百五十萬年前形成,不過,無法確定該化石是屬於這個地層的年代,還是因水流沖刷而堆積於上層。

王鎮炎先比對古象牙齒圖鑑,發現與猛?象、劍齒象牙齒特徵不符,比對國外圖鑑後,發覺外觀與乳齒象極為相近,該化石特徵是齒冠有圓錐形牙尖,沒有明顯凹槽齒面,齒面為類似「山」字的丘陵形狀,還有明顯的生長紋。

李天德則認為,雖缺乏相同化石的實體對照,但該化石可能是台灣已知第一個乳齒象的骨骸化石,希望學者能接手研究。

據文獻記載,乳齒象生存年代與猛?象相同,約為一百八十萬年至一萬年前,不過,乳齒象主要棲息於森林,屬於體型較小的林象,典型肩高約二點五公尺,臼齒特徵為圓錐狀牙尖,俗稱為「柱牙象」,猛?象則主要棲息於草原,牙齒形狀與乳齒象有明顯差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