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基國派教堂被封 地方爭納公共財

    基國派教堂周邊被鐵皮圍籬封閉,阻斷遊客進入參觀。 (記者李容萍攝)

    基國派教堂周邊被鐵皮圍籬封閉,阻斷遊客進入參觀。 (記者李容萍攝)

    2019/01/07 06:00

    〔記者李容萍/復興報導〕坐落復興區三民的基國派教堂,早年是由教會牧師動員居民採集、搬運石塊一塊一塊堆砌而成,被文建會選為台灣歷史百景之一,曾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打卡、拍照,更有眾多新人來此拍攝婚紗。然而近年來教堂周邊屢被地主搭起綠色鐵板阻斷進出,當地族人認為教堂屬於公共財,不應限制族人或遊客進入,包括復興區長游正英、區民代表會主席林玉花也都認為不該封館衝擊觀光,將爭取教堂回歸部落、重新開放。

    文化局︰私人產權 無權干涉開放

    對此,市府文化局無奈表示,基國派教堂產權屬於私人,由所有權人負責歷史建築的管理維護和整潔,文化局無權干涉教堂是否開放,只能提供專業諮詢,必要時提供輔導協助保存。

    創建於一九六四年的基國派教堂,當時基督教開始在原住民部落傳福音,基國派部落族人林美秀及林德旺姊弟(也是林玉花的媽媽和舅舅)為了實現上主之恩,捐出家族的曬穀場做為興建教堂的基地,並於鄰近離教堂數公里處的蝙蝠洞河岸一帶鑿取石材及搬運做為材料,由當地居民一塊一塊挑上山堆砌而成,由牧師和傳道黃榮泉以「通往天堂之鑰」為概念,設計出獨特的入口風格,加上整個牆面的特殊造型,更顯得古樸雅致,落成後的基國派教堂除了是部落族人信仰中心外,同時也成為部落的活動中心,雖然當地教友因老教堂空間不敷使用,一九九四年在附近興建新教堂,基國派教堂後來仍被列為歷史百景之一,並獲選「台灣宗教百景」之一。

    地主曾要價逾千萬 族人認不合理

    這座老教堂位於原住民保留地,過去部落族人以抵押方式轉讓給現在的王姓非原民地主,又歷經土地產權的轉移而差一點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所幸在文化局奔走下獲得政府撥款補助整修,此後成為地方文化會館於二○○四年重新落成開幕,後續族人曾向地主協調要買回土地,但地主開出一千多萬元的高價,族人難以負擔,也覺得不合理,更認為現任地主只有土地權,並沒有地上物產權,雙方為此爭論不休,加上邇來教堂環境曾遭破壞,也讓地主鐵了心架設鐵板阻絕出入。

    復興區長將再協商 盼歸部落管理

    面對老教堂再度被封館,游正英表示,對部落族人來說,基國派教堂不僅是熱門的觀光景點,更是先人文化信仰的軌跡,需要被守護的回憶。他強調,為存續原有的泰雅精神與部落的和諧,最好的方式是將教堂歸為公有財,其營運管理模式交由部落會議決定。目前雖與地主尚未達到共識,他會積極協商,讓老教堂能回歸部落管理維護,重現基國派教堂建築與文物傳承的歷史意義。

    由泰雅族人「一人一石」團結合作打造的基國派教堂,入口乍看像鑰匙孔,以「通往天堂之鑰」概念設計。 (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由泰雅族人「一人一石」團結合作打造的基國派教堂,入口乍看像鑰匙孔,以「通往天堂之鑰」概念設計。 (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