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作雜糧 雲林每公頃加碼補助1萬元
鼓勵種植雜糧,農糧署、雲林縣府加碼獎勵,硬質玉米每公頃獎勵金達七萬元。(雲林縣府提供)
大豆、飼料玉米 獎勵金高達7萬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為提高農民轉作雜糧意願並增加種植面積,繼農委會提高部分雜糧獎勵金,雲林縣府二期作針對契作非基改大豆、硬質玉米(飼料玉米)、小麥及牛蒡等作物,每公頃再加碼一萬元,其中大豆及飼料玉米一般農民每公頃獎勵金高達七萬元。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及極端氣候等因素,國際糧食生產不穩定,供貨及價格不穩定,台灣雜糧大多仰賴進口,依農委會統計,國產雜糧每年約四十九萬公噸,進口約八百萬公噸,自給率低,為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及各縣市政府加碼補助雜糧種植。
農糧署中區分署指出,農糧署今年提高獎勵金作物有非基改大豆、硬質玉米由四萬五千提高為六萬元,高梁二萬四千元提高為三萬,毛豆三萬五千元提高為四萬元;雲林縣府針對非基改大豆、硬質玉米、小麥及牛蒡,在二期作每公頃再加碼一萬元,中央加上地方每公頃獎勵金大豆及硬質玉米七萬元、小麥五萬五千元、牛蒡三萬五千元,大專業農每公頃可再多一萬元。
業者:鼓勵進口商採購國產品
長期推廣國產非基改大豆的將軍農產行負責人蔡財興指出,政府提高獎勵金確實能增加農民種植意願,雲林縣大豆栽種面積二○一五年有二一八公頃、二○一六年三百多公頃、二○一七年四百多公頃,全國種植面積二○一二年八十公頃,二○一六年增至二千多公頃。
蔡財興表示,國內種植面積及產量都增加,但進口量二○一二年二百二十萬公噸,二○一七年二百六十九萬公噸,不減反增,造成國產豆無法打開通路,供過於求,現已出現契作單位收購後賣不掉情況。
蔡財興強調,政府獎勵栽種雜糧、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但產銷要有配套,才不會發生產銷失衡、價格崩跌窘境,建議政府鼓勵進口商依進口量按比例採購國產大豆,補助國小或國軍多喝豆漿,提高國產大豆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