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龍眼窯421座 登錄為文化景觀
台南市東山區龍眼土窯密度居全國之冠。 (記者劉婉君翻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東山區龍眼栽種面積達六百公頃,龍眼窯數量也多達四百廿一座,數量、密度居全國之冠,文化局委託台北大學展開東山龍眼土窯文化景觀登錄先期調查研究,預計明年中完成,可望在「東山迎佛祖暨遶境」及「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先後被指定為國定民俗後,再為東山區增添一項文化資產,同時也將是繼「嘉南大圳」之後,南市第二個登錄的文化景觀。
文資處表示,根據民國九十九年進行的二重溪龍眼土窯先期調查計畫,東山區是台灣龍眼焙灶寮最密集區域,去年在文化部補助下,再委託台北大學針對龍眼土窯登錄文化景觀進行調查,經初期踏查與訪談,東山龍眼窯窯體主要集中在國道三號以東,包含科里、南溪、水雲、林安、東原、嶺南、南勢、青山、高原等九個里,共計四百廿一座龍眼窯,包含土窯式、磚砌式、機械式與石砌式,且還有少許運用龍眼木窯燒而成的木炭窯,凸顯龍眼為在地化且運用徹底的產業。
調查研究內容包括了解龍眼土窯實際運作情況是否適合登錄為文化景觀、土窯數量、詳細地理位置與分布概況、龍眼產業的運作、維護概況,以及當地居民對登錄文化景觀的意願,預計明年中完成後,送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審議委員會審查。
文資處指出,文化景觀為人與自然的互動,東山龍眼窯是居民為了焙龍眼,利用當地地形的高低差設置而成,焙出來的龍眼乾香氣有別於機器烤焙的,是典型文化景觀型態,文化景觀登錄沒有強制性,將居民意願列入調查重點之一,目的是希望能在登錄前達成共識,鼓勵居民一同維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