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地景藝術節9日登場 遊客搶先看

地景藝術節「石滬人」大型鐵構作品,以人的線條感覺做發想。(記者李容萍攝)

地景藝術節「石滬人」大型鐵構作品,以人的線條感覺做發想。(記者李容萍攝)

2016/09/06 06:00

〔記者李容萍/新屋報導〕「桃園地景藝術節」將於九日至廿五日在新屋區、八德區兩地舉行,以石滬、埤塘、海岸、自然生態等在地特色景觀創造卅七件裝置藝術,高十公尺的巨大海膽、十二公尺寬的巨蟹等裝置藝術,已矗立在永安綠色隧道的海岸邊,市府預估十七天活動將吸引超過二十萬人次參觀,這幾天已有遊客先睹為快。

參展作品將在桃園留存

市長鄭文燦昨天邀請參展的藝術家、社區代表齊聚永安漁港宣傳造勢,他說,前幾年舉辦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分別以「黃色小鴨」及「月兔」做為單一主角,結果黃色小鴨爆破、月兔也燒毀,他上任後檢討改為「一年籌劃、一年舉辦」,將地景藝術節轉化為藝術結合環境、藝術結合在地社區的永續活動,參展作品將在桃園留存。

鄭文燦表示,在新屋海岸軸線的十二件裝置藝術作品,讓大家省思昔日的新屋魚米之鄉、客家漁業文化及現今的海洋生態;在范姜古厝、九斗和埔頂社區也有十餘件裝置藝術;八德埤塘生態公園也展出多件作品,並舉辦埤塘音樂會及環境劇場,凸顯桃園特有的埤塘地景特色。

地景藝術節也推出行動APP,透過QRcode掃描可取得參展作品的三百六十度環景影像和GPS定位系統的位置。活動期間提供免費接駁公車,自行開車可停在桃園環保科技園區停車場,展區另有業者租借單車,方便遊客騎單車暢遊。

已完工的作品中,國際大師林舜龍以竹子創作十公尺的巨大海膽,取名「永生海」;以永安沿岸常見的螃蟹為造型的「多謝多蟹」,是曾獲台灣工藝設計競賽首獎的徐暋盛作品;在地藝術家范姜明道以人的線條,發想創作「石滬人」大型鐵構作品;曾獲台灣綠建築首獎的何俊賢,以海邊常見的廢棄浮球等打造成無耗能且免澆水的裝置藝術「福求花」。

永安漁港沿岸的蚵一哨所化身為藝術空間基地。(記者李容萍攝)

永安漁港沿岸的蚵一哨所化身為藝術空間基地。(記者李容萍攝)

10公尺大海膽「永生海」,讓遊客可穿過大海膽聽聽大海的聲音。(記者李容萍攝)

10公尺大海膽「永生海」,讓遊客可穿過大海膽聽聽大海的聲音。(記者李容萍攝)

利用廢棄浮球等打造成無耗能且免澆水的「福求花」。
(記者李容萍攝)

利用廢棄浮球等打造成無耗能且免澆水的「福求花」。 (記者李容萍攝)

12公尺寬的巨蟹「多謝多蟹」裝置藝術。
(記者李容萍攝)

12公尺寬的巨蟹「多謝多蟹」裝置藝術。 (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