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6成暴斃 業者疑近親繁殖惹禍
台西魚塭外產業道路聚集村民,在蛤殼堆撿拾倖存文蛤。 (記者陳燦坤攝)
除天候、水質 恐基因有缺陷
〔記者陳燦坤/雲林報導〕台西、麥寮文蛤驚傳大量暴斃,逾六成的魚塭育成率竟不到三成,部分魚塭幾乎全軍覆沒,詳細數量尚難以估算出來,但業者曾目睹文蛤暴斃前在水面漂浮,與以往在池底死亡不同,除認為與天候、水質有關,也懷疑是否長期近親繁殖出現基因缺陷,要求農委會能協助調查原因,並擬定對策。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昨與立委劉建國前往台西了解文蛤災情,承諾會派專家學者調查文蛤死亡原因,至於養殖業者建議引進東南亞種源,去除近親繁殖因素,及啟動天然災害救助機制,農委會都會納入考量。
養殖業者黃漢城站在堆積如山的文蛤殼大吐苦水,他指出,這些文蛤都是辛苦養殖八個多月,好不容易可以採收,現在卻全暴斃,損失上百萬元。
多位養殖業者向劉建國等人反映,以往育成率至少六、七成,現在竟剩不到三成,業者透露四年前文蛤開始出現大量暴斃,今年最嚴重,災情以六、七月最明顯,台西、麥寮魚塭文蛤平均暴斃率達到六成,暴斃率最高超過九成,昨天許多業者採收文蛤,篩子淘除雜物,通常僅剩二、三十顆文蛤,魚塭區產業道路處處可見業者在丟棄的蛤殼堆挑撿倖存文蛤。
建議農委會引進東南亞種源
業者指出,平日進入產季,產地每台斤文蛤約二十八元到三十元,現因量少價揚,每台斤由六月間四十四元飆到五十五元至五十八元,預估中秋節可能漲到六十元的天價,但產量稀少,養殖業者獲利還是不敷成本。
業者感到離奇的是過去文蛤暴斃都直接沉入池底,這陣子卻看到文蛤先浮出水面,再緩緩靠向岸邊,最後打開蛤殼暴斃,他們懷疑除了天候、水質異常,也推測文蛤長期靠人工育苗,近親繁殖易造成下一代基因出現缺陷,抵抗力減弱,建議農委會引進東南亞種源,並希望啟動天然災害救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