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冰水外 行善還有很多選擇

冰桶挑戰,網友意見
〔記者謝文華、陳炳宏、邱宜君/台北報導〕自美國傳入的「冰桶公益」募款在台灣掀起狂潮,有人叫好,也有人籲停,認為過度將關愛眼神集中在某個地方,會產生捐款排擠效應。
「冰桶傳愛,不是陷害!」台灣漸凍人協會欽點的第一棒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也表示,他昨天完成冰水淋身挑戰,並捐出一千元,希望大家響應,讓孤苦漸凍人有個家,也讓家屬可以喘息。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認為,此舉將公益活動變得很活潑有趣、有創意,類似飢餓三十體驗行動,喚起更多人關注。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創會理事長鄭信真表示,透過愛的傳遞,產生乘數擴散的效果,讓小型社福團體有機會成為像中樂透一樣的幸運兒,原是好事一樁;但看到有人利用活動博版面、或開始亂點名,弄得太政治、綜藝化並非好事,「不宜走火入魔」!
鄭信真還強調,今年因高雄氣爆,已吸引三十億元的捐款,現在又有冰桶公益,年底可能很多社福團體要「喝西北風」了!國內有兩百多種罕見疾病,漸凍人只是其一,呼籲能將捐款化作定期小額,讓更多弱勢群體雨露均霑、細水長流獲得持續性幫助。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則認為,這種短暫性的行銷,「過幾天就很涼了」,破壞定期小額捐款的模式,反而可能造成有些人覺得已有很多人捐、不必再捐給他們,但照顧弱勢應是長期性的。
愛料理(iCook)網站創辦人蕭上農就說,他自己挑戰冰桶,但把錢捐給兒童福利聯盟,因為他覺得幫助弱勢兒童很重要。冰桶應該是讓這些社會愛心可以擴散更廣、捐助可以更長遠的一種方式和起頭。

台灣漸凍人協會欽點的第一棒是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記者方賓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