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急診室臉書 登上國際期刊
讓衛署改革急診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急診醫師工作負荷過重,長期不被政府重視,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等人發起的「搶救急診室」臉書(見圖,取自網路),串聯急診醫療從業人員,獲得超過三千名網友上網按「讚」,讓衛生署進行急診改革,這項成果獲得英國知名的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選刊。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等人以「急診醫師利用臉書串聯來引領醫療改革」為題,把對「搶救急診室」臉書的觀察,寫成論文並投稿,而該臉書也是全球首例透過社群網路的醫務管理。
李友專指出,今年初流感大流行,加上健保總額管制,假日看診的診所減少,病患擠爆急診室,而接連幾次的急診室暴力,讓醫師爆發離職潮。透過臉書串聯,讓衛生署實施急門診、急診病人分流等制度改革。同時也要求急診室做警民連線、限制訪客等方式,杜絕暴力。
「今天又是滿走廊」、「又有急診醫師被打」、「等病床等了好幾天」。張志華說,他擔任急診醫師十幾年,很多急診醫師朋友原本都是零星地在臉書上發言,他想,何不成立專頁,以改善急診工作環境。
論文第二作者、北醫附設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林哲瑋表示,急診醫師這兩年來已接近匱乏,在工作環境差、醫療美容界搶人的情況下,幾乎每家醫院都在徵急診專科醫師,但急診管理學會、急診醫學會向衛生署反映多次,卻沒有太大效果,沒想到臉書成立後,基層醫療人員的聲音,反而受到重視。
不過,張志華認為,衛生署措施無法立竿見影,現在急診室仍天天爆滿,因為急重症分級制度無法落實,國人對急診的正確觀念,恐怕要再教育。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急診問題是長期的沉痾、重病,不是一帖藥方就能見效,衛生署會將現行的急重症分級制度逐步落實、改善,並持續向民眾宣導,不要把急診當作「不用排隊的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