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彈性修業 8大學啟動試辦/成大推出3種學位、7大課程模組 東吳提供客製化學習內容

成大昨宣布啟動「跨域彈性學制」制度,學生可依興趣選擇跨域學習,打破傳統學科與系所限制。圖為學生學習情境照。(成大提供)
〔記者楊綿傑、林曉雲/台北報導〕為培養具自主學習能力的跨領域人才,教育部去年底宣布與八所公私立大學試辦「跨域彈性修業試辦計畫」,成大推出三種模式學位規劃的七大課程模組,政大則端出大中小三類型課程模組,東吳大學由各院系推薦適合校學士的課程模組等,供學生客製化學習內容,各校自本月起將陸續啟動報名程序。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陳浩說明,試辦的八校包括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中央大學、東吳大學及長庚大學,皆已完成學則或教務章則修訂及報部備查程序,希望學校透過領域專長或課程模組等機制,結合校內學習諮詢輔導措施,提供學生跨域探索的學習機會,
成大有十個學院、四十七個系所,推動學生自主與跨域學習,教務長沈聖智說明,包括「跨領域學分學程」、「領域專長微學程」、「輔系」及「雙主修」等模組化課程,並將課程劃分為七大模組供選擇,學生可維持原系所學習並加入領域專長微學程取得「雙學士」;以領域專長的方式,透過多領域課程修習取得「校學士」;可自主規劃個人化跨域學習模組,畢業後取得「專長學士」等。每年五至六月及十一至十二月開放申請,沒有限制申請人數,由校方依學生所提出的學習計畫進行審核。
政大規劃3類課程模組
政大副校長詹志禹說,校方規劃三類課程模組,「大型」如雙主修、學位學程等四十至五十學分的模組,「中型」如學分學程、輔系等二十多個學分的模組,以及「小型」如微學程八至十二學分的模組。學生可自行規劃選擇,至少選四個模組,且跨兩個學院以上,就能達到跨領域校學士的要求,預計招收四十餘個名額,六月起接受申請。校方也會在課程模組中融入「X實驗學院」自主學習及行動實踐元素,並在畢業前透過總整課程,幫助學生將過去所修習的不同課程予以結合。
東吳大學教務長許晋雄表示,透過媒合校內各院系課程,邀請各學院系推薦適合校學士修讀的課程模組,提供學生豐富學習選擇。目前統計共六個學院廿一個系所將陸續開放校學士學生修讀第二專長與跨領域學程課程等,學生可依個人興趣與生涯目標,組成屬於自己的專長領域課程模組,預計本月底開放申請,初步規劃以大二在校生人數的二%為上限,盼培養出時代所需的「多元斜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