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發揮功效 6滯洪池納雨水33萬噸
凱米颱風來襲,大樹林滯洪池容納十二萬立方公尺的雨水,為滯洪量最高的滯洪池,充分發揮滯洪作用。(記者謝武雄攝)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凱米颱風過境帶來豪大雨,桃園市六個滯洪池發揮作用,共容納卅三萬立方公尺的雨水,以甫完工的桃園區大樹林滯洪池容納十二萬立方公尺功效最大,連同上游八德區西坡埤塘、大湳滯洪池、大仁滯洪池,共容留廿三萬立方公尺,有效解決東門溪流域淹水問題。
東門溪整治源於二○一二年「六一一水災」,從八德區和強路、和平路,到桃園區建國東路、龜山工業區都遭殃,縣府時代編列八億餘元辦理整治工程,二○一四年升格直轄市後,實施「東門溪全流域治理計畫」,包含興建大樹林滯洪池滯洪量十二萬立方公尺、經費五億元,大湳滯洪池滯洪量十五萬立方公尺、經費十二.七五億元,西坡埤塘入出流改善工程滯洪量五萬立方公尺、經費四百萬元,興建中的大仁滯洪池滯洪量十三萬立方公尺、經費八.一二億元。
另,中壢區14A滯洪池工程主要解決環中東路至中壢工業區一帶水患,主因大牛欄分渠除為農業灌溉溝渠,兼作都市排水系統,最後流入新街溪,與其交會的14A埤塘久未清理造成淤塞,每逢豪雨或颱風來襲必淹水,市府以四.六億元,利用既有14A埤塘設置滯洪池,滯洪量三萬立方公尺。
至於原本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委員會權管的魚殖管理處滯洪池,位於桃園、中壢、八德交界,市府水務局將此埤塘轉型為兼具防災、蓄洪、景觀、休閒功能的「龍山埤塘生態公園」,經費七.五六億元,設計分上下兩池,下池參考日本東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工程,打造有「地下宮殿」之稱的RC構造滯洪池及雨水積磚,上池為乾式滯洪池,總滯洪量七萬立方公尺,解決周邊社區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