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農民收益 擬設平台對接通路
農業部將擴大集團產區與契作,讓農產品銷售不再以批發市場為主,可通路對接。圖為契作產區擴大使用無人機噴藥。(資料照)
農業部將擴大產區與契作 避免盤商行口掌控農產價格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灣農產品價格幾乎由盤商、行口主導的批發市場決定,為讓農民有更多收入,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將擴大集團產區與契作,讓更多農產品銷往量販超市超商通路,並且透過中間平台讓農民取貨款免等票期、直接拿現金,由農金單位作保。
平台付現給農民 農金單位作保
我國農民銷售農產品,一類是交由當初契作的農企業或團體,另一類由行口盤商喊價收購,但行口盤商收購價常有劇烈波動;另外,還有部分農民會因上期價好進行搶種,導致生產過剩,最後使農產品價格大跌;陳駿季表示,要穩定價格須多管齊下,首先須讓農民即期精準掌握作物總體栽種量,若已種過多,搶種前可仔細評估風險。
農業部過去掌握的農情資訊,都是由地方鄉鎮區公所基層人員兼任調查回報,地方人員因行政業務繁多,數據有一定落差,為讓數據可精準、即時,陳駿季指出,將由農業部直接委派專職調查員統計作物量,並搭配近年已布建完成的衛星遙測與空拍機影像資訊輔助,「空軍搭配地面部隊一起執行比對,作物面積與數量的資訊就會正確,未來這些訊息也會讓農民透過手機就能掌握。」
調查員搭配科技 精準掌握農情
陳駿季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農民多是個體戶,不一定會考量後端銷售市場,農業部將鼓勵農民集結轉型為集團栽培,經營者依即時資訊,選擇最有利的作物耕種,集團栽種還可分攤農機服務費、降低成本,並執行全區病蟲害防治。
花生等敏感作物契作 下半年試行
農業部也將擴大推廣契作,讓農產品銷售未來不再以批發市場為主,可轉與超市量販超商電商通路對接,也讓價格不再被行口盤商等掌握,增加農民收入;至於超市超商通路付款都用開票式,陳駿季表示,擬輔導農民團體等成為農民和超市量販通路的中間平台,該平台給付現金給農民,農金單位則為該平台作保確保金流;相關規劃擬選定高麗菜、花生、大蒜等較敏感的作物,最快下半年於小區域試行。
陳駿季表示,集團產區與擴大契作還可帶進更多周邊產業與人才進駐,如行銷、會計財務等人才,有助間接刺激農村活化,「即使是不想務農的青年,也能依專業發揮才能。」為讓青年安心打拚,農業部將盤點閒置空間,加強長輩綠色長照服務。
陳駿季進一步指出,台灣目前農民多是個體戶,不一定會考量後端銷售市場,農業部將鼓勵農民集結轉型為集團栽培。(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