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示範農機創造「碳權」 青農觀摩
碳匯農機補助觀摩在明道大學有機農場舉行,現場展示多款大型農機。(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使用農機就能創造「碳權」!農糧署開辦「碳匯農機」補助,並在昨天於彰化縣舉辦示範觀摩,近百位來自中部地區的青年農民,實地了解農機在碳權中扮演的角色,及各種機具的特色和價格。
光是「碳匯」這個名詞就考倒不少農民,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主任劉程煒解釋表示,碳匯(carbon sink)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農民與作物和土壤息息相關,把廢棄的農業資材打碎,最終化為土壤,就有碳匯效益,未來碳權交易上路,台積電或鋼鐵廠等用水、用電(碳排)大戶,就要向農民購買碳權。
農業部農糧署農業資源組組長黃俊欽說,「碳權」得透過方法學演算,在第三方驗證後,才可取得碳權,進而進行交易。國內主責碳權的機關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當公司企業的排碳需求超過其被限制量時,就能透過此制度購缺少的分量來抵換。
黃俊欽表示,農民可透過使用農機,符合碳匯效益、綠循環、減碳標準,並在購買農機時都獲得政府補助,例如即時沃度檢測施肥插秧機、表層圓耙犁、雷射自動整平器、動力施轉耙、翻土彈簧耙、動力圓盤犁、水田除草機、大型樹枝打碎機等,在農地使用時,都有碳匯效果,也能創造出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