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時薪招募農耕隊 吸引青年種稻

農民林俊名(左一)成立農耕隊,採透明化薪資制。左二起為成員陳佑豪、陳寬祐、林承彥。 (記者蔡昀容攝)

農民林俊名(左一)成立農耕隊,採透明化薪資制。左二起為成員陳佑豪、陳寬祐、林承彥。 (記者蔡昀容攝)

2024/03/30 05:30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四十六歲農民林俊名,二○一五年移居宜蘭,以企業招募人才方式成立「農耕隊」,給予一九○元至二五○元時薪,聘請年輕人種稻。林俊名給的時薪,比勞基法最低時薪還高;他認為,這是務農者應得報酬,要以建立透明薪制為目標,鼓勵年輕人務農。

林俊名是台北人,原是工程師,因陷人生低潮,開始接觸農耕,二○一五年離開台北移居宜蘭員山,租地種友善稻米,並成立「書食糧號」品牌自銷。

林俊名以企業方式 解決農忙缺工

一個人務農常忙不過來,整地、插秧、除草、收割,都需額外人力幫忙;以往,農村人家在農忙時,常常互相無償支援。但現代農村缺工,林俊名希望用企業方式招募人力,建立制度給予合理薪酬,解決缺工問題。

林俊名二○一八年成立農耕隊,農忙時需要人手,便在農耕隊群組張貼工作時間、內容和所需人力,並將成員分成初手、熟手、老手,給予不同時薪,將工作內容和薪資透明化,建立制度,六年來從未缺工。

大學生成員 放假返鄉種田

農耕隊成員來來去去,目前有十五名成員,最小十六歲,最大二十三歲。部分成員在外縣市唸大學,隊裡兄弟檔陳寬祐、陳佑豪,分別就讀中興大學、東華大學,因家裡務農,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下田,經驗豐富,高中時邀同學加入,是農耕隊重要推手。

陳寬祐說,務農原是不斷重複動作的勞動,但朋友、同學加入後,變的更好玩,在外縣市唸大學的人,也會趁假期返鄉種田像極同學會。就讀成功大學的林承彥,高中時被陳寬祐拉進農耕隊,如今已是「老手」幹部。林承彥說,起初沒想太多,當是賺零用錢,但下田真的很累,還好是朋友一起做,氣氛很歡樂,也很有成就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