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研院團隊 破解動物再生癒合密碼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振輝(前排左1)及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耿慧(前排左2)組成團隊,研究動物再生能力。(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振輝(前排左1)及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耿慧(前排左2)組成團隊,研究動物再生能力。(中研院提供)

2023/06/22 05:30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破解兩百五十年謎團! 中研院研究團隊揭曉具再生能力動物傷口癒合速度之秘密。

利用機械波偵測傷口 調控再生癒合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振輝及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耿慧團隊發現,斑馬魚利用「機械波」即時偵測受傷發生位置,以調控相對應的傷口癒合和再生反應,該研究首度揭曉具再生能力的動物其再生速度和受傷程度成正比的秘密。研究成果今年六月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十八世紀的義大利生物學家拉扎羅.斯帕蘭札尼(Lazzaro Spallanzani)首次發現某些脊椎動物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且受傷越重,再生速度越快,譬如切除蜥蜴手臂引起的再生反應,比僅切除蜥蜴手指的再生反應要快上許多,但動物如何偵測受傷位置、複雜組織再生速度如何調控、為什麼再生動物可觀察到類似反應等,科學界仍莫衷一是,謎團歷經兩百五十年首度被破解。

研究團隊發現,原來會再生的動物可利用「機械波」偵測受傷發生的位置,以控制相對應的傷口癒合和再生反應。

陳振輝團隊利用斑馬魚的尾鰭作為模型,開發活體影像工具,探究脊椎動物如何再生複雜組織,實驗室的博士生黎馬可(Marco P. De Leon)注意到,不同的受傷程度會產生不同的傷口癒合反應,在細胞的層級,失去的組織越多,參與傷口癒合的細胞就越多,快速移動的上皮細胞呈現像是波的運動行為。

之後經由林耿慧及其團隊成員、台北教育大學助理教授溫福來發現波的傳遞距離,與被切斷尾鰭的長度成正比,團隊驗證波速會受到組織張力的影響,波的傳遞會互相干涉,並建立理論模型預測波的行為,發現細胞之間有如彈簧耦合,機械因素例如阻力的梯度變化等,是限制波傳遞的關鍵;團隊也發現上皮細胞裡過氧化氫為受傷訊號,可反映受傷程度、即時控制上皮細胞的移動速度,進而影響波的傳遞距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