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南投原鄉公墓改造 8處設壁葬區

武界公墓的納骨牆啟用後,民眾對於目前的公墓管理及環境表示滿意。
(記者佟振國攝)

武界公墓的納骨牆啟用後,民眾對於目前的公墓管理及環境表示滿意。 (記者佟振國攝)

2023/04/04 05:30

記者佟振國/專題報導

南投縣仁愛鄉七年來積極推動公墓公園化,設置易於管理又環保整潔的納骨牆,除了造就全國原鄉第一座合法壁葬區,迄今已先後將八處公墓改造成納骨牆,讓公墓變公園,公所表示,新的納骨牆公墓也規劃樹葬區,盼推廣更新、更環保的殯葬方式。

原住民習慣土葬 造成濫葬、疊葬

仁愛鄉現有十六村、廿五個部落,由於部落公墓面積不大,加上原住民傳統習俗身後事習慣土葬,因此公墓早已飽和,衍生濫葬、疊葬等現象,長期以來公墓的無主墳逐漸增多,墓區也顯得陰森恐怖。

為改善公墓管理與環保等問題,鄉公所於二○一六年在新生村眉原部落推動公墓公園化,墳墓起掘後設置納骨牆,民眾可將先人骨灰或骨骸放入納骨牆,當年成為全國原鄉第一個合法的壁葬區。

中原、松林部落 陸續改建納骨牆

公所也持續推動部落公墓改造,陸續完成發祥瑞岩、親愛、精英、春陽、德鹿谷、萬豐公墓,今年三月再增加法治武界,後續還有中原及松林,使鄉內公墓改善達到十處,納骨牆也分為骨骸櫃與骨灰櫃,可以透過公所官網進行網路申請,收費都只要五千元,前者使用率較高,研判是因墳墓起掘後,民眾可直接將先人骨駭入櫃,不必再做火化處理。

公所秘書余三郎表示,為推動更環保的殯葬方式,也在已改造的公墓設置樹葬區,但目前尚未有人申請,仍需要時間宣導,如同鄉親從傳統土葬能逐漸接受納骨牆的壁葬,不論花費或是後續管理維護,都優於傳統土葬,將以循序漸進方式推動。

仁愛鄉法治村武界部落公墓今年三月完成改善後啟用,一改雜亂陰森的狀況。(記者佟振國攝)

仁愛鄉法治村武界部落公墓今年三月完成改善後啟用,一改雜亂陰森的狀況。(記者佟振國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