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友善農作 有機耕地、農戶倍增/特生中心架設農地生物多樣性平台 讓全民一起建立農田觀察紀錄

花蓮縣有機水稻面積全國第一,圖為卓溪鄉南安部落的有機水田,水源來自拉庫拉庫溪,整個區域都採取有機耕作。(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縣有機水稻面積全國第一,圖為卓溪鄉南安部落的有機水田,水源來自拉庫拉庫溪,整個區域都採取有機耕作。(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2023/03/01 05:30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委會鼓勵農民用有機或友善農法耕作,台灣有機農地耕作面積於今年一月已達一萬三五三八公頃,耕作農戶數四七七八戶,和二○一六年相較,耕作面積與農戶數都增加約一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更架設台灣農地生物多樣性平台,未來將可在該平台查詢栽種作物的種類等,進一步推廣有機與友善農作。

特生中心今年一月架設台灣農地生物多樣性平台蒐集資料,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蒐集資料時間自去年一月從花蓮開始,目前作物有文旦和水稻,並依照有機農法、慣行農法等分門別類,首度呈現台灣農地生物多樣性樣貌。他說,蒐集農地生物多樣性並不容易,主因是農民栽種作物會改變種類,目前平台累積調查面積十二萬二五四六平方公尺,調查將逐步涵蓋全台。

有機農田生物種類增多

除了該平台,為鼓勵有機與友善農作,特生中心也將建置「參與式保證系統」,讓農民或民眾拍下田間周遭環境後上傳,系統自動抓取上傳照片時間與地點,進而鑑定出現在該農地的生物。林大利表示,期待透過該系統讓全民一起建立台灣農田觀察紀錄,友善或有機耕作的農民可在包裝印上相關連結,消費者查詢就能了解農產品的田間生產環境,比如栽種期間可能有什麼動物出沒等。

台大昆蟲系教授蕭旭峰樂見該平台與系統的推動,他表示有機跟友善農作有助維護生物多樣性,未來透過該平台資料的累積,可更了解到環境本身就存在有制衡力量,像是只要害蟲的天敵夠多,就不需要花太多錢買農藥,甚至可更了解濫用農藥使環境失去平衡,農田的有害物反而會增加,可望讓更多農民願意投入有機與友善農作。

高風險農藥逐步退場

此外,農委會自二○一七年推動農藥十年減半策略,並推動有機與友善農作,讓高風險的農藥如巴拉刈、陶斯松等逐步退場。根據台灣農地生物多樣性平台調查,有機農田生物種類為五五○種,慣行農地則有三九九種。

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農藥減半策略可減少對作物的藥害,以及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外,也兼顧環境的安全,農委會各區農改場會引導農民優先選擇風險較低的農藥,從預防著手。

台灣有機栽種農戶數與面積

台灣有機栽種農戶數與面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