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5-16 ℃

友善人行道 水泥鋪面取代透水磚

高市養工處嘗試以水泥鋪面取代傳統透水磚,圖為博愛路靠近高雄車站水泥鋪面人行道。(記者王榮祥攝)

高市養工處嘗試以水泥鋪面取代傳統透水磚,圖為博愛路靠近高雄車站水泥鋪面人行道。(記者王榮祥攝)

2022/09/12 05:30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為了讓行人、單車、輪椅、娃娃車上路時更平穩,高市養工處正逐步以「水泥鋪面」取代傳統透水磚;議員肯定這方向,建議未來若再加強透水性,人行道整體品質必定加倍提升。

議員:應加強提升透水性

長期倡導大眾運輸的議員吳益政強調,人行道是大眾運輸最基礎建設,也是發展優質大眾運輸必要條件;若沒優質人行道,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率也不會太好,因為大眾運輸多數不會開到自家門口。

傳統透水磚 長時間會有起伏

針對高雄近期開始推動以水泥鋪面替代透水磚,除增加行路品質、也節省施工費用及維護成本,透過線條切割增加視覺美感,他建議未來若能進一步設計「水泥透水路面」,相信會更精彩。

養工處說明,人行道傳統透水磚透水性佳,但整體路面使用一段時間後長有起伏,影響行人或單車通行品質與安全,經評估後、近幾年陸續於部分重新鋪設的人行道,改以水泥鋪面取代。

水泥鋪面平順 安全又舒適

養工處指出,水泥鋪面與傳統透水磚成本相差不大,但施工與維護較有效益,且整體路面平順,行人或單車通過時更舒適、安全性也較高。

目前採用水泥鋪面路段僅有鳳山區南京路衛武營東側、與三民區博愛路(九如路、熱河街)一帶,施工中路段則有、左營區左營大路與華夏路、三民區正義路、鳳山區南京路。

養工處也提到水泥鋪面有兩項缺點,其一就是議員提到透水問題,現階段採取將積水(雨水)引導到路側綠帶、滲入土壤方式保養水份,其次是顏色選擇性較少,目前都是灰色的,後續會再找尋相關改善方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