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眷舍修復動工 打造眷村文化園區

二空新村眷舍的修復,將以巷弄感串聯新置入的不同機能空間。(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仁德報導〕仁德「二空新村」完成遷建迄今逾十年,市府斥資四千兩百卅萬元為原眷舍進行修復,結合現址的防空碉堡歷史建築,打造成半戶外的休憩空間,市長黃偉哲昨天出席動工儀式,繼水交社之後,將是全市第二個眷村文化園區,預計明年九月完成。
斥資四千兩百卅萬 明年九月完成
黃偉哲也宣布未來將比照大林、水交社,舉辦二空眷村文化節,讓鄉親們都能回味當時,並進行更深一層的體驗與感受。
根據規劃,現場將打造成半戶外的休憩環境,並新置入包含店鋪、劇場、閱讀區、多功能教室等不同機能的空間,也讓二空眷舍文化意象能夠永續保存。文化局長葉澤山說,二空新村的舊址歷史悠久,南側為日治時期的軍事防空碉堡,戰後仍擔負台南機場的防衛任務,見證歷史的演進。
打造半戶外休憩環境 置入店鋪、劇場
修復工程是地上一層兩棟建築,基地三千五百八十二平方公尺,為打開二空新村眷舍封閉、陰暗的空間,讓整個園區更加通透,兼顧保存過去的眷村紋理,設計上以巷弄感串聯新置入的不同機能空間。
黃偉哲表示,有了水交社園區的整建經驗,二空新村的修復工程會做得更好,將以亮麗面貌呈現,並配合舉辦活動,讓大家感受屬於台南特有的眷村文化。
隨著眷改政策的推動,二空新村於二○一一年完全遷出,搬入緊鄰的「二空新城」;已清空的眷舍,多因無人居住而窳陋敗壞,且管理不易,出現佔用與破壞等情事,逐漸成為在地治安、環境與衛生問題。為保存舊二空新村眷舍的文化軌跡,且消除治安與環境死角,確保鄰近仁和國小的孩童安全,市府指示文化局展開修復再造工程。
葉澤山提到,在保有眷村紋理的同時,也將原本封閉的聚落打開,重塑此地與社區鄰里、學校的關係,成為居民生活場域的一部分,並以不同的形態,敘述二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