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海法」十多年四進四出立院/保障原民土地權利 「分流立法」有進展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指出,土海法草案十多年來已四進四出立院,為避免保障族人權利的進度原地踏步,原民會近年採務實「分流立法」方式漸獲成果。(記者楊丞彧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審查「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草案,列席報告的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指出,土海法草案十多年來已四進四出立院,為避免保障族人權利的進度原地踏步,原民會近年採務實「分流立法」方式漸獲成果,並研擬「原住民族保留地管理利用條例」草案,昨獲行政院通過,近日將送立院審議,盼儘速達成完整保障原住民族土地權利。
夷將‧拔路兒指出,二○○七年起土海法在立院均因「屆期不續審」及「政黨輪替」等原因,未獲實質討論。此外,完成立法後,還須耗時制定十四種相關子法。
原住民族土地議題「包山包海」,難以用一部法律通盤解決各層面問題。行政院二一○八年十月決議,請原民會研議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所有、使用之土地、海域,其回復、取得、處分、計畫、管理及利用等事項,以「分流立法」方式處理。
至2月底 已回復1.3萬公頃土地
針對「分流立法」進展及成果,夷將‧拔路兒舉例,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卅七條刪除五年等待期條文並公告施行後,截至今年二月底,已回復取得土地所有權面積逾一萬三千公頃,至少讓三萬名原住民受惠。
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去年度核定補償面積逾六萬五千公頃,核定補償金達十九億元,具體落實總統蔡英文的原住民族土地正義政策。
此外,原民會研擬「原住民族保留地管理利用條例」草案,將現行原住民族土地管理制度「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法律位階提升,更大幅納入土海法草案中逾廿條文,近日送立院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