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 一親等有病史風險增6.82倍
主動脈剝離分作A、B型。(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主動脈剝離在台灣是罕見但致死率極高的急症;長庚醫院研究團隊花費三年研究,確認主動脈剝離和遺傳有強烈關聯,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親等的發病風險甚至可能高達六.八二倍。
每年近兩千國人發病 5成恐猝死
藝人「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猝逝,這項急症被廣泛注意。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每年約十萬分之五至十,每年大約有近二千人發病,五十%的主動脈剝離在發病時就可能猝死。
為找出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及改善治療結果,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二萬三八六八名病患及全台四百五十六萬個家庭做研究,結果發現,主動脈剝離疾病的發生,「遺傳因素所佔比率超過一半」,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
長庚研究發現 遺傳因素佔比過半
研究團隊排除諸如馬凡氏症候群等其他因素後,比較發現,如果父母曾有主動脈剝離病史,子女發病風險也會增高,和父母沒有病史的一般患者比較,有病史者的「一親等的發病風險可達六.八二倍」。此外,有家族病史的主動脈剝離患者如果發病,發病年紀通常較輕,相較於沒有家族病史者也有較高比率需要接受外科手術。
分兩型 升主動脈剝離A型風險高
這項研究已在九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心臟外科醫師陳紹緯指出,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有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恐造成大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
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升主動脈」有剝離,為風險性較高的A型,若沒有則是B型。陳紹緯說,因升主動脈在心包膜裡面,若升主動脈有剝離滲血,心臟會越難伸展甚至跳不動,風險較高。
A型需緊急手術 B型可用藥物控制
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八十至九十%病人會死亡,特別在發病初期,每小時約增一%死亡率。B型則大多數可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用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醫師提醒,有主動脈剝離家族史的民眾應盡早至專科門診追蹤、做影像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萬一已經發病,治療後仍須嚴密控制血壓和電腦斷層追蹤,因為不論A型或B型的主動脈剝離,長期都有可能因形成主動脈瘤而需後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