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腸癌篩檢陽性未回診 死亡風險增64%
50-69歲民眾 糞便潛血檢查統計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大腸癌連續十二年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但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影響,不僅糞便潛血篩檢人數少兩成,篩檢陽性而回診追蹤檢查者也減少,今年估有一萬名篩檢為陽性的民眾遲遲未接受大腸鏡檢查,台大醫院內科醫師教授邱瀚模警告,陽性個案平均每二十人就有一人是大腸癌,篩檢陽性者卻不做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將大增六十四%,「不做檢查是跟自己過不去,像是自殺行為」。
醫師:不做檢查 像自殺
據台大醫院團隊研究分析,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者,愈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風險愈低;但受疫情影響,原本去年糞便潛血檢查人次有一百三十四萬,但今年到六月底僅五十幾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大減兩成。
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更指出,往年篩檢陽性者逾七成再做大腸鏡檢查,但今年不到六成七,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有三萬多人,僅兩萬多人有再做大腸鏡檢查,仍有一萬人沒檢查。
邱瀚模警告,一般人口中,每千人約有兩至三人罹患大腸癌,篩檢陽性者則每二十人就有一人罹癌,如果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比常人增五至六倍,但篩檢陽性後,罹癌風險則是增加二十到三十倍;而這一萬名陽性者恐有一半有腫瘤性息肉,其中五%、恐有五百人罹癌。
邱瀚模也強調,其中又可能有兩百五十人是零期或一期原位癌,其實透過內視鏡就可摘除,不用住院或忍受化療之苦,篩檢陽性者實應早檢查早治療。
國健署表示,八十八%的大腸癌發生在五十歲以上民眾,政府補助五十歲以上至七十四歲者、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存活率可達九成,定期檢查更能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