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收購價8年沒調整 農民請願調漲3~5元
農民楊宗耀痛批公糧收購價沒漲,農民工資自己不算,給政府收購後只賺1萬餘元,要農民怎麼吞得下去?(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吳欣恬/綜合報導〕農藥、肥料、整地等成本逐年調漲,但公糧收購價已八年未調漲,種稻入不敷出,嘉義縣新港鄉三十多位農民昨天到新港鄉公所請願公糧收購價調漲三至五元,農民楊宗耀帶頭怒嗆:「總統蔡英文執政以來都沒調漲收購價,如果再不調,蔡英文就下台!」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回應,目前國內稻穀供過於求,再調高公糧收購價,只會刺激農民提高產量,並非解決之道。
農糧署:供過於求 調漲恐再提高產量
楊宗耀舉第二期稻作成本為例,支出十二萬六千餘元,但收穫稻穀繳交計畫、輔導及餘糧收購,總計收入僅十二萬三千餘元,每公頃所得負三千餘元。立委陳明文表示,他將於十八日立法院總質詢時,就此議題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反映,維護市價每百台斤一二九六元的農民基本收入。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回應,公糧收購價的調整須整體考量,目前稻穀每年超產廿萬噸,若調高公糧收購價,只會刺激農民提高產量。
種高品質稻作、轉作綠肥 可提高獲利
根據農糧署調查,一期稻作每公頃可獲利六萬至十萬元,二期稻作四萬至六萬元。莊老達說,農糧署鼓勵稻農參加契作集團產區,種植高品質的稻作品種,不但收購價格至少比公糧高兩成,還可領一期作每公頃一萬五千元、二期作一萬一千五百元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對地綠色環境給付」也鼓勵稻農轉作,種植綠肥每公頃可領取四萬五千元,成本卻不到一萬五千元。
莊老達指出,目前台南二期作已在收割,昨日台南濕穀民間自營糧收購價每百台斤一千元,高於公糧收購價每百台斤九五六元,顯示只要稻穀品質好,農民獲利就會提高。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在雲林出席活動時,也鼓勵農民參加「對地綠色環境給付」。他表示農委會去年起全面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制,讓生產高品質稻米的農友可以選擇不交公糧,改領直接給付金,更可創造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