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4年 台灣遠洋漁業 歐盟解除黃牌
台灣歷經約3年9個月打擊非法漁業,歐盟解除台灣遠洋漁業黃牌,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報喜。(取自蘇貞昌臉書)
打擊非法捕撈有成 400億水產可外銷全世界
〔記者林惠琴、劉力仁、吳亮儀/台北報導〕二○一五年十月歐盟將我國列為打擊「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IUU)漁業」的不合作國家警告(黃牌)名單後,台灣歷經約三年九個月努力打擊非法漁業、落實漁業管理,終於在昨日獲歐盟執委會決議,從黃牌名單移除,台灣一年產值四百億的遠洋水產,將可順利賣到世界各地了!
農委會漁業署長黃鴻燕表示,被歐盟列為黃牌警告國家,會被加強邊境查核水產品,且部分國際貿易商不採購黃牌國家水產品,魚價也會受到預期紅牌影響而有下滑及滯銷趨勢;列入紅牌不合作國家更會禁止水產品輸歐。
黃鴻燕指出,我國籍漁船作業遍及三大洋,近五年平均年產量約七十餘萬公噸、產值約四百億,分別占漁業總生產量逾六成、產值四成,周邊產業發展連動影響逾千億元;遠洋水產品出口產值約二百八十億,日本、美國、歐盟是主要出口國,解除黃牌有利水產品輸歐。
漁業三法、生產履歷建功
黃鴻燕強調,為解除黃牌,我國積極與歐盟諮商,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推動強化法律架構,如遠洋漁業三法及相關子法規;改善監測、管控及監督系統與漁產品的可追溯性、漁獲證明機制的可信賴度,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與歐盟歷經十六次會議,終於解除警告。
各地漁會也肯定這項好消息。台灣區遠洋魷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雷祖綱表示,黃牌是不可承受的壓力,曾有漁船沒注意誤捕一條黑鯊,被國外開罰五十萬美元。最重要的是,將台灣漁業素質提升,且現在利用大數據追溯每條魚的生產履歷,也是黃牌壓力下創造的轉捩點。
環團促自動監控普及化
不過,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蔡佩芸表示,要補足現有的監督缺口,應普及電子觀察員自動監測系統,藉由系統翔實記錄捕獲量和魚種,避免未如實回報漁獲情況,同時也要顧及傳統觀察員的自身安全。
另外,綠色和平希望漁業署儘速公開更多資訊,例如:哪艘漁船可以在哪些漁場(海域)捕魚或轉運、每艘船的境外聘僱漁工名單等,開放民間團體可以共同監管漁撈動態,扭轉黃牌負面形象。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到,部分國際組織擔心歐盟解除黃牌後,台灣執法將轉為寬鬆,但這個疑慮並不存在,若又犯規,仍會再度被舉牌,須維持良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