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土地公/廟中廟 菜園、校園都能安身
位於泰平公路上的小土地公廟,在昔日古道、泰平公路與往三叉坑產道的交會處,是當地重要地標。(劉憲宗提供)
位高中校內 兼文昌帝君功能
記者葉冠妤/專題報導
建築師劉憲宗訪查新北市雙溪地區的80多座小型土地公廟,發現各有特色。有的是「廟中廟」,另外還有後人在廟的上方加蓋水泥護亭。雙溪高中校內也有一座,名為麻竹坑福德祠,因位處校園中,土地公也身兼文昌帝君的功能,成為學生祈求考試順利的對象。
百年老廟 石雕神像幾無五官
劉憲宗說,許多土地公廟的建造年代只能依字碑來判斷,目前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是1846年興建,最古老的神像在雙溪貢生宅后,是私人古宅菜園內的小型土地公廟,百年來未曾被破壞,石雕神像原始古樸,幾乎沒有五官面貌。
也有地勢高 三面環水難抵達
位置最險峻的則位處雙溪區虎豹潭大平山山腰古道,因位居地勢高處,三面環水不易抵達,因此沒有被挪動過的痕跡,劉憲宗說,這處小型土地公廟讓人有孤傲之感。
不過,可不是每座小型土地公廟都隱身山林間,在雙溪市區也有幾處,例如位於雙溪長安街渡船口就有半座土地公廟。劉憲宗說,這處土地公廟只剩背面,但燕尾屋脊還在,廟裡已無神像。另外,辭職嶺古道的入口處就能看到小型土地公廟,是泰平公路的地標之一。
雙溪貢生宅后小土地公廟內的神像古樸,保留最原始面貌。(劉憲宗提供)
雙溪高中內的小土地公廟,是學生們考試祈求的另類文昌君。(劉憲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