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標不治本」 私校亂象難解
私校退場轉型條例實施新舊制對照表
私校轉退條例昨拍板 教團批漏洞多、配套少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行政院昨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將立法明定招生不良學校強制退場及清算處理機制;但教育團體指出,對於大學在輔導期及所謂轉型期的規範不清,可能衍生學校藉由轉型轉移校產,而且目前少子化早已造成大學早有減薪、減課、校產借貸、借人頭衝註冊率等亂象叢生,政府不能只想用退場條例去減少病入膏肓的學校校數,是「治標不治本」,恐難真正徹底解決大專少子化亂象。
少子化 早有減薪、減課、校產借貸、借人頭等問題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陳秋瑩認為,少子化衍生的大專亂象,呈現在招生、財務等層面,近年問題逐漸浮上檯面,以私校教師來說,薪資打折、逼退教職等已實際發生,但並非招生好、財務好的學校就不會壓榨教師,政府應看清私校財務黑洞,如今雖推轉型退場條例,但事實上整體更牽涉私校法、私校教職員退撫資遣條例等法令不改、配套沒做,私校亂象還是無法根本解決或降低傷害。
藉轉型安插親友 恐怕「把學校辦倒 還可霸佔校產」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認為,少子化私校面臨退場,檢視草案,仍發現明顯漏洞,就是經營不善的董事會不用先解散,而有未明定的時間可進行轉型,等於同一批人只要另外成立社福財團法人,轉型後仍可留任握有校產,痛批「把學校辦倒、還可以霸佔校產!」甚至透過轉型期,以安插親友職缺,以人事行政費名義洗掉校產,種種漏洞仍待積極處理。
私校董事會未來裸退恐有困難 在立院勢必角力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說,從轉退條例來看,教育部想減少招生明顯不足的大專校院數量,但大專不願主動退場的問題癥結在「校產」,目前招生不良私校涉及的校地校產是龐大金額,退場條例雖希望能轉為退場基金或捐贈地方成公共財,但學校可藉由轉型成其他法人或輔導期借貸等方式移轉,轉型後該事業就不歸教育部管轄,時間一拖長,中間就可能出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處理,任何條例恐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尤榮輝直言,以條例看學校退場,對私校來說更是缺乏誘因,據了解,目前許多私校董事會也在私底下運作找立法委員,希望在退場時能有回饋,但礙於社會觀感、教團反對,教育部如今兩面壓力下仍未表態,但研判私校董事會未來要「裸退」,恐怕還很困難,在立法院恐還有一番角力。
教團:有大學借人頭「美化」註冊率 看不到的危機
教育團體更直言,退場條例是針對三千人以下大專進行退場處理,但目前有更多大學因為少子化而在減薪、減課、併班,甚至有大學借人頭在「美化」註冊率而免除列管等,這些退場條例看不到、管不到的危機,涉及更龐大的學生,政府也必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