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沒二期 交長籲別混淆
交通部長賀陳旦(左三)昨天在桃園視察時指出,擴建蘇花改不能流於口號。(記者謝武雄攝)
〔記者鄭瑋奇、謝武雄/綜合報導〕交通部長賀陳旦昨強調,蘇花改工程範圍是經多年檢討,找出最易坍方、車禍最多的三處危險路段進行改善,不應在已改善的路段發生坍方,就又擴大到別的路段要拓寬,交通建設不能這樣簡化,希望不要用「二期工程」來混淆已做的努力。
賀陳旦昨到桃園視察交通建設,他表示,擴增「蘇花改」要從長計議,因為蘇花公路有地質、迎風面等問題,經常發生落石坍方且路段彎曲,交通很容易受影響。
蘇花改缺口 定期養護補強
公路總局則表示,雖沒有所謂蘇花改二期工程,但東澳—南澳、和平—和中、大清水—崇德這些路段,本就在公總養護範圍內,定期會做邊坡補強。
賀陳旦強調,交通部有擴大邊坡落石防護網,諸如台二線、蘇花台九線、中橫公路的特定路段都有架設,只要石頭落在網上,感測器就會回報應啟動預防機制。
除公路改善,前瞻計畫列入花東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就是要將現有一百多公里單軌路線雙軌化,可大幅加強花東鐵路運輸能量。台鐵採購車輛擴大運輸量,第一批新車預計一○八年底前可投入花東線。
修復前 提升鐵路運輸量
目前蘇花公路完全修復估要五個月,但暑假旅遊旺季即將到來,會加強宜花、花東的區間車,提升東部鐵路運輸量。
這次蘇花坍方未達到原定「封路十天才啟動海運備援」的應變標準,不過交通部仍啟動「藍色公路」海運,也請航港局研議放寬海運備援標準,縮短封路天數或增加特殊情況可啟動海運備援等,未來可更彈性讓海運作為東部交通一環。
學者:公路過多 衝擊生態
中華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林祥生表示,若蘇花改完工後,已可確保有安全性、可靠性且增加當地容量的公路,實在不須刻意再搞一個二期工程,畢竟過多道路建設只會引來更多土石、生態環境的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