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月中公布家暴地圖 學者:沒幫助
北市家防中心與民間資訊志工合作推出「家暴地圖」,標出家暴高發重災區。(擷自D4SG網站)
〔記者張凱翔/台北報導〕北市北投區上月五日驚傳父親殺害三名子女後自戕案,家暴問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台北市社會局昨表示,本月中旬將推出線上「家暴地圖」,民眾可根據所在里即可查詢附近社區是否為「家暴熱點」。婦團對市府蒐集資料分析表示立意良好,但認為公布家暴地圖恐對社區污名化,引起一般民眾反彈,學者也建議資料應提供市府內部參考就好,將社區貼標籤,對降低家暴案沒有實質幫助。
北市社會局家暴防治中心利用民國一○四年家暴統計數據,建立個案資料庫,上線之後,民眾只要打開網頁,就可查詢所在鄰里一○四年發生的家暴數量,顏色呈現愈深紅的代表家暴案件愈多。
除了家暴地圖,資料庫也針對個案建立模型,預測高風險家庭方便社工追蹤。
士林、北投、內湖、南港列重災區
根據這份資料,士林、北投、內湖、南港是家暴「重災區」,傳統印象中,家暴案較多的大同、萬華也排名前面。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從個案經驗分析發現,士林、北投區地處邊緣、外來人口多,許多人日夜顛倒、做生意壓力大,常發生虐童通報案件;萬華、大同區家庭常因經濟困難,家暴多為同居配偶。南港區因人口老化,常發生養老糾紛;內湖區雖為高社經地位的新興中產聚集區,但新手父母也常有管教兒童過當問題。
婦團:社區污名化恐引發反彈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建資料庫、畫地圖的確有助社工資源分配,但公布家暴發生所在地區,對解決犯罪沒有幫助,除非政府敢說出就是這一區特定類型的人會家暴,否則民眾也沒辦法幫忙監視家暴慣犯。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也說,公布家暴地圖究竟是會提高居民互相守望相助的意識?還是激起反彈?仍須觀察。
台大生醫倫理中心主任蔡甫昌表示,社會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對立,只能透過適當的立法程序解決,但公布家暴犯高比例社區,恐只會造成草木皆兵,因為一般民眾也認不出家暴犯。
陳淑娟解釋,公布高家暴比例社區的用意,是要民眾提升守望相助的意識,而且民眾本來就有「知的權利」,公布家暴社區的社會公益應大過污名化問題,重點是市民之間互相幫助,希望市民不要反彈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