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災區土壤含銫137 衛福部:在正常值
環保團體發現,福島核一僅43公里外的磐城市,銫137殘留量是核廢料的20倍。(擷自「公民電力公司」臉書)
〔記者吳柏緯、吳亮儀、蔡彰盛/綜合報導〕環保團體採取網路直播方式,實地檢測日本核災後土壤殘留的輻射量;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表示,依數據顯示,離核電廠越近,汙染情況越嚴重。但是衛福部強調,環團的檢驗方法並非國際公定方法,實測到的數值也是土壤正常背景值範圍內。
福島磐城市 輻射殘留量比核廢還高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等人到日本福島核災區自行檢測輻射殘留量,同步在網路上直播,前天在千葉縣驗出銫一三七數值十九.二五六貝克;昨天上午轉往離福島核電廠僅四十三公里的磐城市,農田泥土樣本中測出銫一三七數值高達一九五○.六○一貝克。
方儉指出,目前核廢料的數值是一○○貝克,磐城市的數值竟高達一九五○.六○一貝克,高出近廿倍。
福島食品仍全面禁止進口
衛福部長林奏延昨天強調,政府檢測食品中是否受輻射汙染的設備是採固定式、且有完整屏障,環團用移動式儀器,就檢測方式而言,「還需討論」。此外,福島縣的食品目前仍全面禁止進口,沒有改變。
衛福部也以書面說明,每公斤十九貝克的輻射值是正常土壤背景值範圍,且環團的檢驗方法並非國際公定方法,即使土壤內含有銫,但吸收能力、程度與土壤內其他養分離子含量(濃度)會有競爭關係,特別是鉀肥。
方儉昨晚隔海反駁,強調測試儀器是由知名德國公司Thermo開發,精度、效度、檢出限值都是國際認可。
林瑞珠也指出,不論是十九.二五六貝克或一九五○.六○一貝克,均表示土地已經受到核災輻射汙染,不同的農產品會有不同程度的汙染程度,例如菌菇類被視為高風險作物,人類位處於食物鏈頂端,透過飲食會發生生物累積的作用。
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說,任何儀器都可能有誤差,重要的是檢測前是否有事先校正過,且檢測時也有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進行,結果會比較準確。銫一三七其實在自然界環境中就有存在,也有可能是因為核爆落塵而被檢出,輻射檢測需要考慮很多因素。
對於民眾仍對日本核災區食品有疑慮,林奏延說,下月會在北、高兩地舉行兩場公聽會,且有網路直播,也會舉辦電視公聽會,公開與民眾討論。
環保團體深入日本核災區,實測當地土壤輻射殘留量。(擷自「公民電力公司」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