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翔台北漏油海域 小魚都不見了
今年三月在石門岸際觸礁擱淺的「德翔台北」貨櫃輪,因受近日海浪衝擊下造成船體斷裂、外洩燃料重油。大片油汙從船體後方流進海水。(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經半年研究 周邊海域魚苗減少逾四成
〔記者吳欣恬、鄭瑋奇、葉冠妤/綜合報導〕今年三月擱淺在石門外海的「德翔台北」貨輪因船身斷裂,漏出大量潤滑油,國立海洋大學學者鄭學淵等人歷經長達半年的研究,發現周邊海域的魚苗銳減超過四成,當地海域的水體、底泥、魚體都遭漏油污染,生態成本難以估計,求償金額恐達數千萬元,油污需一至三年才會完全消失。
底泥、魚體都遭污染 生態成本難估計
「德翔台北」貨輪漏油事件發生後,漁業署委託海洋大學鄭學淵等學者進行研究,九月已收到評估報告,近期內將向「德翔台北」船公司協商賠償金額。
漁業署漁政組組長施俊毅指出,公私部門對「德翔台北」求償分成四面向,環保署針對行政費用求償、金山區漁會則針對金山和淡水等地四十二艘漁船和漁具受油污損害求償約五百多萬元,以及造成海域污染無法捕魚、作業或採集潮間帶石花菜等損害求償,預估可能有幾千萬元,漁業署委託鄭學淵等人評估當地生態損失和復育費用求償,預估也是千萬元起跳。
施俊毅說,二○○七年吉尼號、二○○九年晨曦號以及二○一一年瑞興輪造成北海岸海域污染事件,求償約三百至六百萬元,「德翔台北」漏油量雖沒有比上述船隻多,但因為是慢慢漏油,時間拖很長,污染加劇,求償金額「應該會多很多」。
鄭學淵說,油污乳化後和海中藻類混在一起,魚苗食用後中毒,或魚苗沾附油污,造成難以覓食,都是油污造成魚苗死亡的原因。等到明年二月、「德翔台北」事發一年後,也會評估當地海域狀況,展開魚苗放流復育,放流黑鯛、午仔魚等四種魚種,放流一年後再行評估魚苗狀況。
學者觀察研究發現周邊海域的「仔稚魚」(小魚)都不見了,石門當地漁民蔡全福表示,雖然海面、岸際上的油污清除完畢,但沉落海底的油污「是肉眼看不見的」,這半年來他拖網捕撈,網子拉起來時而沾染油污,可見影響海域之深。
漁民簡文勇也說,去年「仔稚魚」的捕獲期長達三、四個月,今年只捕了卅幾天,光看這天數就知道捕獲量落差多大,「漁獲量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
蔡全福與簡文勇異口同聲說,眼看十一月的烏魚季即將到來,漁民們憂心仍會是一場空,簡文勇無奈地說:「討海人的生活,沒法度!」部分漁民已轉做粗工補貼家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