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第1名公館圓環終拍板拆除 北市議員:監督施工交通衝擊

跨黨派議員指出,台北市公館圓環常年位居肇事熱點之首,平均每年交通事故超過251件,而每年5000件以上交通違規更有99%以上皆為初犯,顯見圓環設計不良。(記者林承鴻攝)
〔記者林承鴻/台北報導〕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5)日在市政會議拍板拆除羅斯福路、基隆路口公館圓環,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跨黨派議員指出,該處常年位居肇事熱點之首,平均每年交通事故超過251件,而每年5000件以上交通違規更有99%以上皆為初犯,顯見圓環設計不良,經過持續質詢、追蹤,樂見市府拆除公館圓環,提升交通安全。
民進黨議員王閔生指出,公館圓環自2018年起連續多年蟬聯台北市10大肇事熱點之首,去年4月他曾質詢要求交工處重新評估圓環存廢。然而,去年10月出爐的評估報告,僅沿用2014年的車流模擬方式,完全忽略用路人的用路習慣與違規樣態,最終得出「不拆除公館圓環」的結論。王閔生批評,這樣的評估方式無視當地「高違規、高事故」的現況,等於放任問題持續惡化。
國民黨議員王欣儀表示,公館圓環平均每年有近5000名騎士遭罰,其中有99.9%都是初犯,若是不熟悉路況的騎士,走圓環未兩段式左轉就會吃罰單,顯見圓環根本設計不良,違反一般用路人的直覺,徒增危險。
王欣儀指出,市府去年委外評估拆除圓環的影響,不過仍僅評估車流速率,結論是並不會比原本好,因此市府認為現階段不宜拆除,但王欣儀強調,民眾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考量,不能只看行車速率,讓肇事數字居高不下。將安全因素納入考量後,市府在3月12日召開跨局處會議討論,得出要拆除圓環唯有把地下道一併填平才可行的結論。
王閔生說,早在10幾年前當地里長就有提出這樣的要求,尤其蟾蜍山學府里的居民擔心出入受到影響,後來與學府里里長溝通說明,居民的反對意見有減少,當地很多居民也同意因為該圓環經常發生事故,長久以來都希望拆除圓環。
王閔生說,他樂見市府拆除圓環以取代治標不治本的標線引導,與擾民傷財的科技執法,將用路人的安全擺在第一位,他將持續監督後續工程施工細節,確保交通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讓大文山,乃至於雙北交匯之處能早日有安全順暢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