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連5年訪台史博 華府智庫主任葛來儀肯定常設展具國際史觀

台史博人員為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訪問團一行人導覽。(台史博提供)

台史博人員為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訪問團一行人導覽。(台史博提供)

2025/02/28 17:25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日前帶領美歐專家學者參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台史博),這已是她第5次帶團參訪,對於台史博以「世界中的台灣」主軸作常設展,她認為具有國際史觀,有助世界認識台灣。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於上週六(22日)親自接待葛來儀暨「台美歐政策計畫」 (Taiwan-US-Europe Policy Program, TUPP)訪問團一行14人。此行是葛來儀自2018年起,除了3年疫情期間無法來台,已是第5次帶領「台美歐政策計畫」訪問團參訪台史博。這群年輕學者專業領域橫跨國際政治、商業、AI、資通訊、公衛等。

葛來儀提到,決定每年定期參觀台史博,是因為台史博常設展具有與世界對話的史觀、完善的展覽內容及英語導覽資源,參觀台史博對於加深歐美國家對台灣的認識與理解,非常有幫助,因此特別邀請來自美國與歐洲專家學者親自走訪台灣。

訪團參觀過程中,他們對於原漢間的互動、呈現台灣社會樣貌的傳統王爺信仰,特別是走在遶境隊伍前方的報馬仔身上各式各樣的裝扮非常好奇。同時也問到台灣人面對不同政權轉換時的反應,並就台灣歷史研究成果如何轉化為展覽、博物館如何與各年齡層的學生及觀眾溝通、如何將台灣歷史展覽推介給國際觀眾等議題進行交流。

張隆志表示,台史博的常設展更新以「世界中的台灣」為視野,除回顧台灣多重殖民與多元族群的歷史經驗,並呈現最新的台灣史研究成果,是外國人認識台灣的第1站。

張隆志表示,台史博於2021年完成常設展更新重新開館,更以「世界中的台灣」為發展願景,新常設展除了回顧台灣經歷多重殖民和多元族群的歷史經驗,更結合近年來台灣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包括原住民族群歷史、海洋史、戰後社會發展、社會運動史、以及

新住民等內容,期能成為保存島嶼集體記憶,促進公民社會對話的知識平台。

張隆志表示,歷經常設展更新、組織升格到今年準備啟動2期公建計畫,努力從「大家的博物館」提升轉型為「世界的台史博」,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讓外國人更加認識台灣。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左)帶團參訪台史博,館長張隆志(左2)接待並進行交流座談。 (台史博提供)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左)帶團參訪台史博,館長張隆志(左2)接待並進行交流座談。 (台史博提供)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已5次帶團參訪台史博,圖為去(2024 )年與館方合影留念。(台史博提供)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主任葛來儀已5次帶團參訪台史博,圖為去(2024 )年與館方合影留念。(台史博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