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稍減 澎湖牡蠣養殖業者趁天氣轉暖出海放苗

寒流稍歇,澎湖牡蠣養殖業者出海放苗。(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今年入冬以來,寒流挾帶東北季風不斷侵襲,好不容易太陽露臉,澎湖牡蠣養殖業趁著東北季風稍歇的日子,出海進行放苗作業,期待經過大海之母的孕育後,中秋節前夕能大豐收,帶來盈利養活一家老小生活。
澎湖的牡蠣苗都是由台灣嘉義或雲林進口,根據統計,去年澎湖牡蠣苗放養57萬條、產量約1150公噸、產值約4億元。因此牡蠣在澎湖養殖業,占有重要的比例,近年來投入牡蠣海田養殖業者愈來愈多,形成關鍵產業。
澎湖竹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其海域寬廣、風平浪靜、水深適中,水流暢通,是天然的養殖良港。竹灣的牡蠣養殖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緒7年(1881年)。多年來竹灣漁民不斷改良養殖技術,從早期的港灣內養殖,發展到現今的海上箱網養殖,成功克服了扁蟲肆虐等挑戰。
竹灣陳姓業者表示,其實蚵仔養殖過程無須投餌,完全仰賴大海的恩賜,約8個月即可收成,近日好不容易東北季風威力減弱,蚵農趁這幾天好天氣,開始出海綁蚵苗,將一串串蚵苗投放進入大海,當然看天吃飯,永遠是海上養殖業者遵循的不二法門,今年投放35000條,扣掉人工及養殖成本百餘萬元,只要沒有颱風及蟲害,可以有500餘萬元產值。
牡蠣養殖除了看天吃飯外,蟲害也是潛在威脅,由於今年蚵苗附著率偏高,傳出威脅收成的警訊,一粒蚵殼上呈現密密麻麻的蚵苗,附著密度過高,會造成牡蠣成長空間過小而長不大,最終會影響到牡蠣品質及收成。

澎湖牡蠣放苗,八個月後就能收成。(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