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危險意識不足!消基會籲加強交安教育 不只靠車輛停讓
消基會強調,政府未來應加強行人交通安全教育,增加民眾通過馬路時的危險意識。(資料照)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台灣長年被稱為「行人地獄」,交通部因此持續宣導車輛「停讓行人」,但消基會擔憂,政府集中宣導車輛停讓行人,卻忽略了行人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反而讓一般民眾忽略路口的潛在危險,或是認為車輛一定會停讓,因此通過路口時全然不顧周邊環境,未來應加強行人教育,才能形成良善循環。
據交通部2024年上半年行人死亡肇因統計,22.6%為「車輛未依規定暫停讓行人先行」,22.1%為「行人未依標誌或標線穿越道路及未依號誌或手勢指揮(示)穿越道路」,且52%的事故發生在路口,顯示人車爭道問題與行人對於正確交通行為的認識不足。
消基會董事、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強調,如果要讓行人變得安全,除了持續推動禮讓行人,行人也要提高自己對風險的認知,才能產生良性循環,消基會擔心,政府力推禮讓行人,卻沒有兼顧行人交通安全教育,反而讓行人穿越道路時忽略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李克聰進一步指出,現在很多公車停讓行人通過斑馬線時,會有自行車、行人不顧周邊路況,高速跑過路口,也有部分低頭滑手機慢慢通過,此類行為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未來交通部應該加強教育行人,讓民眾知道車輛會停讓,但不要危險過馬路,以及怎麼過馬路才安全。
此外,消基會表示,政府為改善行人安全,實施行穿線退縮及增設行人庇護島,其中行人庇護島是為了讓行人在過馬路時能夠暫時避開車流,避免在路上停留過長時間,但因缺乏明顯的標示,設施在夜間或光線不佳時,駕駛者在行駛過程中容易忽視。
消基會也提到,左轉車輛常因為視線受阻,反而未能及時避讓行人或其他障礙物,進而發生碰撞事故,建議未來針對行人庇護島增設反光條等可視性高的標識設施,提升其在夜間或光線不足時的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