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水稻友善環境 可助全國黃碳產值上看2000萬美金
王裕民田間進行考察。(屏科大提供)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ESG科技創新推動聯盟辦理的「IMV科技創新獎金競賽」近期揭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科大)研究總中心的特聘研究員王裕民、楊正輝及農園系教授林汶鑫、助理教授級研究員劉力維和學生所組成的「屏科大國際灌溉研發服務中心」,以「SPRI友善環境水稻」研發出每公頃稻田每期作可減少碳排約5.43噸成果,榮獲非企業組生態永續類冠軍,若以此推廣到全國23萬公頃的稻田,黃碳碳權可達近2000萬美元。
屏東是南部稻米大縣,屏科大團隊從在地出發,長期關注防病蟲害及增產、減量等議題,並搭配資、通訊智慧生產加以達到合水稻節水減碳生產,翻轉往常慣行農法較耗費水的耕作方式,再聚焦節能減碳、生態復育的關鍵,並實際頂著豔陽與農民一同下田「田調」,獲得IMV競賽中的評審青睞奪冠。
王裕民指出,SPRI的水稻益生菌強化系統以多曬田、多益生菌、多有機質及少苗、少農藥、少灌溉水、少化肥的「三多四少」作為核心,經改良後,每耕作1公頃稻田可增加產量達兩成,更同時可減少碳排約5.43公噸。
團隊指出,以SPRI核心理念出發,運用現今發達的資、通訊智慧化生產,透過田間所配置的各種感測器監控、遠端控制並同時建立大數據資料庫,生產的米的米質先是在2020年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協會特別優秀賞等殊榮,今年更獲得台灣創新技術發明競賽金牌。
屏科大表示,和台灣三好米的退輔會台東農場、關山農會、斗南農會、銀川有機米等單位合作推廣施行的積達120公頃,明年將增加至330公頃,團隊正持續申請農業減碳排認證,而透專業分析,以全台稻作面積23萬公頃及保守碳價1公噸8美元計算,每年黃碳可達接近2000萬美元,未來還將推廣至國外,為國際提供正向影響,永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