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翔批實體人行道施作龜速 北市交通局:目標每年完成20處
台北市2023年完成的6條實體區隔人行道中,世新大學山洞口前長度只有6.6公尺的一小段,也算成一條。(趙怡翔辦公室提供)
〔記者林承鴻/台北報導〕台北市綠色標線型人行道常遭車輛占用違停,無法有效保障行人安全。台北市議員趙怡翔說,今年1到8月實體分隔人行道僅增加5條,過渡性的標線型人行道卻增加了126條,多了25倍以上,實體人行道增設速度太慢。交工處回應,目標每年施作20處實體人行道,在施工有困難的地方,會以緣石、欄杆等方法達成人車分離。
趙怡翔呼籲交通局勿再以「條」統計人行道改善成果,他指出,去年完成的6條實體區隔人行道中,世新大學山洞口前長度只有6.6公尺一小段,交通局也算成一條當政績;而石牌國中後面一條15公尺的人行道也被算做今年完成的其中一條。交通管制工程處處長張建華說,未來會以長度來計算改善成果。
交通局長謝銘鴻同意標線型人行道是過渡性措施,實體人行道才能實質保護行人,會檢討其他替代方案,而要達成人車分離的方法有很多種。
實體墊高式人行道方面,張建華說,需克服排水、地下管線障礙等問題,社區或車道出入口高度也可能是阻礙。趙怡翔說,不能做實體抬升的人行道也有其他做法可以保障行人安全,例如以路緣石讓人車分離,或用欄杆區隔等。張建華說,會跟新工處協調、調整工法,平面以壓花地坪、阻隔欄杆或緣石等處理,施工上較方便快速。
至於先前交工處提供新工處62條可做實體人行道清單,卻有32條經實際測量後寬度不足,新工處4月要求更新提供完整路型資料,交工處至今卻長達6個月沒有回覆。張建華說,因人力流失加上工程案發包,人力上抽不出來而有所延誤,會加速進行;趙怡翔要求交工處一個月內檢討提交更新資料。
考量施工量能,張建華說,交工處預計每年完成20處實體人行道,今年已完成5條,交工處會提供可施工清單給新工處,並和新工處協調最終施作地點。
台北市交通局指出,實體阻隔平面式人行道,以壓花地坪、鍍鋅隔柵、欄杆緣石等,施工方便快速又兼顧行人通行安全。(記者林承鴻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