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體育人才培養 張廖萬堅:菁英化和全民化雙軌並進
教育部政次張廖萬堅(左)上本報「官我什麼事」時透露,明年成立的體育暨運動發展部不是體育署升格,是因應少子化等時代挑戰,而有新思維新策略的全新部會。(記者黃筠軒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行政院正推動明年成立體育部,教育部政次張廖萬堅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時強調,這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體育暨運動發展部,而不單純只是體育署升格,尤其在體育人才培養上將有重大變革,因受少子化強烈影響,過往菁英式體育班政策必須有所調整,依總統賴清德的指示,將朝向「競技運動全民化」方向前進,亦即採取「菁英體育化」和「全民社區(俱樂部)化」雙軌制齊頭並進。
張廖萬堅說,在台灣這幾年的體育運動改革奠定的基礎上,更重視選手權益,體育經費也倍增,而面對少子化衝擊,且在台灣的經濟和民主體制都越來越進步的狀況下,如何讓體育也能夠相應於經濟跟政治上的進步,而變成一個體育強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總統賴清德重視的全民運動。
張廖萬堅舉例20多年前他當台中市議員時,為推動成立西苑高中棒球隊,他去看了台中市全市60幾所國小,只有4所國小有棒球隊,對照他小時候看威廉波特棒球賽時,台中市全市只有30幾所國小,卻一半以上都有棒球隊,究其原因是為了讓體育成績變好,採取越來越精英化訓練,但現在面臨少子化的困境,體育班政策必須調整,必須推動「全民運動」,讓更多會念書也希望在運動競技有表現的孩子有機會,也就是「競技運動全民化」,唯有推動「全民運動」觀念,才能真正促進國民健康,且讓更多精英體育賽事裡,有更普遍性的國民參與。
張廖萬堅也說,他遇到過有家長希望小孩讀國中可以進體育班,但小孩在國小時沒有打過棒球,依目前狀況沒有機會給這樣的孩子,他於是反思既然這個孩子很想打,為什麼他不能打?一定要限制國小參加過棒球隊?他的小學就沒有棒球隊。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之後,有更多的資源預算,環境也已有改變,是不是讓喜歡運動的孩子有機會和有舞台?或許經過國小、國中栽培,到高中有機會進入正式行列,即使沒有,運動也會變成他的好朋友,在成長過程中繼續保有運動,對於在發展中的棒球產業,也會因此有更多人看棒球。
張廖萬堅表示,過去國手的選拔來自於體育班精英化,但少子化讓學校校隊越來越少,如能落實全民運動,推動更多學校有棒球隊,不一定要去打世界冠軍,不一定要去打國家冠軍,而是讓孩子有機會了解運動、樂在運動,有益於健康和成長,甚至留下很好的記憶,這樣的權利應該要被保障,採取精英體育一軌、全民化俱樂部式及社區運動式一軌,雙軌齊頭並進,也可使國家選手的來源更寬廣。